罗彬彬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重视成品写作的基础上,比以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交际语境写作的能力。这种写作范式重视写作的社会交际功能,关注文章“为何写”“为谁写”“写了又有什么用”等问题。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教师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为例,探究在交际语境理念下的习作指导策略: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表达热情;分析写作要素,确定习作目标;搭建习作支架,突破写作难点;更新评价方式,达成交际需要。
【关键词】交际语境;四年级;习作;指导策略
传统的习作教学更多的是“文章写作”,只注重“写的结果”,将写成的文章视为静态的话语成品,不关注文章的作者如何写出来的。改革后的“过程写作”开始关注“写作过程”,即文章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往往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只是当做一个任务完成,写给语文老师看,并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思考“我为什么要写作”的同学也很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个很大的特点:更注重交际语境。这种新的写作范式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重视生成功能,也就是由单纯关注习作知识和习作结果转向为倡导在“真实世界中写作”,更凸显语言表达的交际目的。西南大学的荣维东教授第一次将“交际语境写作”明确用到我国语文教学中。他认为交际语境写作包涵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仿真的言语环境,这些研究也给教师们带来关于习作的全新的思考。
在统编版教材交际语境理念下,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为例,探究在交际语境理念下的习作指导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表达热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书面能力提高的成就感。
统编版教材特别注意在提出习作任务时创设情境。在接近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之下,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表达在人际交往中是被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在预写作阶段,内心有了一个交流的对象,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话题是“我的‘自画像”,类似的作文题是很常见的,但是这次习作设定了一个情境: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在出示写作任务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位“新教师”和孩子们打招呼的视频,引出写作任务,激发孩子们的表达兴趣。同时,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会请“新老师”看同学们写的“自画像”,看看哪位同学给“新老师”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就有交流的对象——新老师,交流的内容就会与以往有所变化,开头可能是“老师您好,我是某某某,很高兴向您介绍自己。”有了交际目的的需要,学生需要表达的内容更丰富了,语气也更轻松愉快了。
这种创设交际语境的方式,寓教于乐,可以刺激学生的表达兴趣,帮助学生畅所欲言。也许有一些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还不够流畅,老师可以就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引导,不断地给予引导和鼓励,先让学生有话说,再让学生有话要写,有话能写好。创设交际情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同时,这种表达热情也会反馈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同样的情境,能显现出更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语文素养。
二、分析写作要素,确定习作目标
在交际语境中进行写作,首先要分析交际语境的写作要素。关于交际语境的要素的说法有好几种,西南大学的荣维东教授提出“读者、作者、目的、话题、文体、表达”六要素说。“六要素说”增补了原有的读者与作者的身份;将读者变成文本的潜在塑造者;将作者变成“书面对话”的邀请者和意义建构者;指出了写作应是具体情境下的作者针对读者发起的会话;目的将对写作表达方式及文体等形式有所制约。
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是交际语境写作范式的典型代表。根据笔者班级的教学实践,如果不进行交际语境的写作要素分析,能自觉地进入交际语境、选用合适的写作素材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孩子会按照传统写小动物的方法,再加上该单元课文《猫》《母鸡》《白鹅》学到的一些表达技巧来行文。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进行交际要素分析,启动人的内在言语表达机制是很重要的。
《我的动物朋友》跟传统的写一个动物的作文完全不同,强调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介绍。根据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读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法,甚至不同的语气。比如在第二个情境“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中,“作者”是需要外出旅行的人;“读者”是邻居,同时也是被请求者;“话题”是“请邻居帮忙喂养小狗”; “目的”是“通过介绍帮助邻居更好地照顾小狗”……
分析了语境中的写作要素,学生就能调动生活中的经验,把自己当作情境中的人,明白这种语境下要抓住小狗的生活习性来写,包含脾气、饮食、睡眠、外出时间、注意事项等。这样,文章是具体的,是面向特定的交际对象的,也更能体现习作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三、搭建习作支架,突破写作难点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言语建构的过程。有的孩子面对着写作目标,无从下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作文提示,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支架,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整合信息,进行构思,确保写作的顺利完成。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材第一部分提示学生可以介绍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以及其他方面,教师可以在指导课之前,搭建第一个支架,设计“人物卡片”,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选取习作素材,为写作做好准备。
教材第二部分呈现了两个泡泡,第一个泡泡提醒学生可以介绍优点,也可以介绍不足;第二个泡泡提示可以通过事例来写出自己的爱好。充分利用这些泡泡中的提示,就是在搭建第二个写作支架,帮助学生體会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丰富习作内容。
在搭建支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邀请读者与他们所要写的东西产生联结,设想“新老师”想了解他们的哪些方面,从而确定自己要选择的素材。可以先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再写自己性格、爱好等,再通过事实说明。如此,学生就有话可说,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
所以,借助写作支架的力量,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建构自己的思考,把握相应的表达方式,包括作文的构思、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提高写作的速度和质量,完成交际和表达的需要。
四、更新评价方式,达成交际需要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评改是主要的评改方式。但是这样评改方式耗时长,效率不是很高,更是让学生的习作仅仅存在于一个较为单一和封闭的写作系统中,很难对学生的提高和改进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材中提出的评价建议是:“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是否根据需要写出了动物的特点。”采用同桌互评的形式,这也就意味着,评改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同学之间互相模拟成文章的写作对象。在交际语境的写作评价中,教师可以引导读者,也就是习作的评价者,将自己假想为文章的写作对象,代入所写的情境之中,借鉴真实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评价,进而交流阅读感受,分享修改建议,可以帮助作者更清楚地指导不足,在交流对象的反馈中了解“哪些地方没有写明白”。
在作文评改方面,教师需要作出引导,制定适合学情的评价表。在交际语境的理念下,写作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术性评价,而要关注是否达成交际目的,完成交际需要。
在《我的动物朋友》习作中,第一个情境“寻找丢失的小羊”评价时要考虑是否写清楚了小羊的外形特征,能否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小羊;第二个情境“帮忙喂养小狗”是否交代清楚了小狗的生活习性,能否帮助读者喂养好小动物;第三个情境“收养小猫”是否写出了小猫的有趣,让读者产生收养小猫的兴趣。评价的标准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情境的不同而改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借助自评与交流,根据“交流对象”的建议修改习作,能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在一次次作文修改的锤炼中,在真实语境的交流中,提高写作能力。
注重交际语境是统编教材中的新变化,它的教学价值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习作指导,创设真实情境,分析写作要素,搭建习作支架,更新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和交际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体验表达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贺思瑶.初中作文教学的交际化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张化万.统编教材写话与习作设计的新亮点[J].小学语文教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