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恩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课堂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培养,课堂的主体也由教师变为学生,课堂的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知识难度增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辅助教学,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深入体会和感知教材中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语言描绘;角色扮演;信息技术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主导教学,为了在课堂中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教师大都是直接将教材中涉及到知识平铺直叙地讲给学生,学生在教师讲完后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却不够深入,而且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枯燥,使学生对语文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一、应用语言描绘情境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是给学生简单复述教材中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单单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述,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理解也还是不够深刻。对此,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语言给学生描绘出教学情境,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对知识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给学生描绘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教材中内容的印象。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在家里上私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这段时间的经历。百草园是鲁迅的乐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而三味书屋则是鲁迅的‘噩梦,鲁迅要从家出发,往东走不到半里过石桥,之后便是先生的家了,鲁迅在这里完成了文学的启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通过我的语言描绘,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建立起情境,很快便完成了对这部分内容的阅读。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应用语言描绘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角色扮演构建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端坐在课堂中,学生的身体自由被限制,思维也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构建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臨其境,在其中深入学习。同时,学生代入教材中学习能够对内容产生更多体会,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教材中的角色,以此构建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不光是我们在闲暇之余会和朋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同样如此,下面请同学们扮演一下其中的角色,体会一下当时的场景吧。”我讲完后给学生分配角色,引导学生沉浸到扮演的角色中,在学生的认真表演下,构建出了代入感较强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仔细体会,对教材中的内容产生了更多想法。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构建教学情境,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呈现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无法顺利掌握知识。对此,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图象、视频等形式直观呈现出来,渲染课堂的氛围,引导学生的思想逐步走进教材的内容中,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习。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了解一下云南的歌会。”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云南歌会的相关视频,构建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将课堂中的知识给学生直观化的呈现出来,学生受到视频的吸引,深入到课堂中进行学习,顺利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了立体化的认识,结合视频顺利完成对教材中内容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直观化的认识,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给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教材中的知识,更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呈现知识,构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立体化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多的见解,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龙翔.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82-83.
[2]李宗伟.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