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梅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思辨的基础上,加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的构建,以此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笔者针对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思辨;深度阅读;模式构建
思辨思维是阅读思维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所需要的一种思维。思辨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深度阅读的质量。以思辨思维为基础构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是对传统赏析层面阅读模式的完善,也是对文本内容、价值和内涵的深度挖掘。深度阅读模式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充分挖掘认知冲突问题
思辨思维的激活需要以问题为重要基础,而思辨思维又是深度挖掘文本内容所必需的一种思维能力。通过思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由表面的文本阅读逐渐扩展为深入的剖析。因此,在以思辨为基础构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认知冲突问题,以此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思辨思维,促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可以更加深入延伸,这也是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前提。例如:在深度阅读《欢乐的泼水节》一文时,该文要表达的是泼水节是我国西双版纳傣族人民非常喜欢的节日。但是,在思辨基础上对该文本展开深度的阅读,从文本的整体角度可以发现,西双版纳地区一片祥和,可以充分感受到当地人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在感染着小学生的爱国之心。任课教師在引导小学生以思辨为基础深入阅读时,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认知冲突问题:为什么西双版纳的人们可以如此欢乐地度过泼水节呢?以此促使小学生自觉地感悟文本传达的内涵。
二、通过推理分析展开全面思辨
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思辨为基础构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的过程中,在提出认知冲突问题后,要引导小学生运用思辨去推理分析,以此解决问题。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引导小学生展开思辨的过程中,要确保思辨的严谨性和理智性。在小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得出相应的思路和答案后,任课教师可以将这些思路和答案进行整理,再引导小学生展开全面思辨,最后得出一个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合理结论。例如:教师在构建《狐假虎威》一文的深度阅读模式的过程中,提出认知冲突问题:老虎就丝毫不会察觉其他动物害怕的是自己吗?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分析,让小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狐狸,带着老虎在森林里走的目的是什么?”在小学生获得“让老虎相信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结论后,任课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在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走其他动物时,老虎会不会有所察觉?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深入地理解这一文本的内涵。
三、构建完善的思维方法
思辨的重要意义不单单在于可以带领小学生去深入地探索人文世界,同时还可以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又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这恰好与思辨相契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思辨为基础构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延伸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同时还应该为小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方法,以此促使小学生积极对学习内容以及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依然以《狐假虎威》一文为例,小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其他动物吓跑会不会被老虎察觉?”在引导小学生从老虎的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辨解读后,任课教师可以以“假”为中心进行总结: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有很多借助别人的名气获得自身利益的情况,像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就是借助大品牌的名气去创造自身的利益,而最终这一定会被人们知晓,其后果就是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从狐狸的角度来看,它获得的利益与老虎并没有发生冲突,反而狐狸还保住了性命,显然狐狸是聪明的。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会学会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去思辨。
四、古诗的深度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小而精悍的古诗,这是古代人留给现如今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小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同样应该以思辨为基础构建深度阅读模式,以此带领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古诗的内涵和价值。例如:教师在讲《示儿》时,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画面和思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之间有何联系?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小学生从更深层的角度去解读古诗。随后任课教师可以建议小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这一古诗中的老翁,以此对这一古诗的意义进行游离,以此帮助小学生从整体化的角度去认识和学习这一古诗。
综上所述,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往往都是引导小学生从文本结构、中心思想的层面进行较为肤浅的阅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思辨是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必需的一种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深度阅读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以思辨为重要基础,以此带领小学生去深入地探索人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