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大多喜欢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大家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提升其合作能力。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将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33-02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种模式主要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去组织教学,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大家主动参与,以此提升学习效率;除此以外它还能够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帮助大家主动开发思维。虽然当下已经有很多教师认识到了这一模式在实际教学当中的重要意义,也开始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上,但是在实际开展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使其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其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选择存在盲目性
在新课改当中,合作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绝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尝试这种方法。但事实上还是有非常多的教师并不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要怎样开展,不管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从来不去顾及学生自身以及实际的课本内容。对于目前的小学课本来说,其中的内容并不是都需要进行合作探究的,对于一些介绍性、简单化、容易掌握的知识可以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合作探究,但是很多教师从头到尾都是让学生去合作讨论,因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整体过于形式化
合作探究式的教学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绝大多数教师都不能抓住其中的本质。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只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對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是效果却体现不出来。另外在实际讨论的时候很多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相对弱,同时指导时间也不够,所以很多学生都将探究学习当作一种聊天和放松的方式,并没有真正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另外在这之中很多教师都是在走形式,并没有进行跟踪指导,依旧还使用着传统的板书方式教学,所以这种模式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
(三)不注重学生思考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事实上因为教师本身的不重视,或者是学生自身懒于思考,导致最终都是教师在学生还未来得及深入讨论时就将答案直接告知给学生。这种做法其实并未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过程,也没有真正体现出合作学习的意义,由此学生并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反倒是挫伤了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只能是一纸空文。
二、解决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讨论课题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效果主要就在于教师对于合作课题的选择。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之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运用这种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课题本身的广度与深度是否和学生的实际相符合,这是教师选择课题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以“最近发展区”的基本教学理论为基础,选出来的课题通常需要超过大家的认知范围,但是这个范围必须要把握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能够理解并掌握之中。不仅如此,其课题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大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例如,“圆周率的精确测量”就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课题,而使用“拼割法”来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就属于可操作性的课题。
(二)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积累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其好奇心与求知欲通常都非常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创设更多和谐有效的合作氛围,并给予其以充分的指导,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从小学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入手去创设出适合学生合作的问题情境;另外依照“有意义”的教学理论,把学生的实际经验作为核心,从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点去创设更多更加具有认知矛盾的问题情境;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大对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只是其中一个引导者,而教学的有效性基本上是由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受益程度所决定的,这就必须要将大家的学习情况作为基础去创设良好的氛围。比如:在学习“圆”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投影仪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让所有人去寻找图片之中的圆,并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生活之中都有哪些圆。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会更进一步明确什么才是圆,这样不但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还能够把大家都引入探究的学习氛围之中去。
(三)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考虑小组成员的分配情况。一般情况下,小组划分需要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在具体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把自己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中成员必须是由优生与后进生相互配合,不能将其区分开来,以实现优生带动后进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与发展。另外教师在分配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以小组成员的基本特点为基础,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进去,以此提升整个小组的水平。另外在这之中还需要让学生去明确彼此的分工,使所有的成员之间都能够有自己的任务,都可以实现平等的交流,坚决不能出现个人主义。在总结发言的过程中也必须是由所有成员之间轮流完成,不然长时间下去势必会使其他成员出现依赖性,而影响到整个小组水平的发挥。当然,有时候因为分层教学的需要,要考虑到学生之间智力差异问题,所以也有必要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
(四)注重问题引导
在实际进行小组学习之前,绝大多数教师都会直接提出一些问题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怎样提问,提出怎样的问题”才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就是目前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比如在给大家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除了可以询问大家“大家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之外,还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大家去进行讨论,比如“大家见到哪些物体不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或者是“倘若一个物体不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那么它是什么呢?”这种对比学习的方式,当大家在产生新问题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以此获得更多新的认知,也给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加大实践力度,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先让各个小组使用任意的工具去组成三角形,然后大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发现,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为一个比较大的三角形,或者是一个长方形能够拆分成两个三角形等等,从中大家也就会产生相应的疑问,教师这时候再让大家去讨论这些疑问,学生就会因为问题是自己提出来的而变得更加积极。这样一来不但使得大家更好地理解了重难点,还促进了大家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坚持数学公式、定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路径
思想指导行动,行动验证思想的正确与否。小学数学课的合作学习还要注重实践,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最终数学的学习主要不是为了看学生的卷面上可以打多少分,而是要看他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遇到事怎么想,怎么做。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佐证素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数学理论,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公式、定理的理论。小学数学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之间应该形成互补,共进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元、角、分的认识》这一板块内容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多从实践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换算规则等。每个小组学生通过模拟在商店买东西,给客户卖东西,这样的实践操作,既明白了数学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明白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
(六)把握时机,拓宽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合理把握该模式运用的时机。一般情况下,我们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某些时候因为条件不足,或是时间不够,学生仅靠个人能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时,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要通过建模的形式使之生活化,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實际,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魅力。但我们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完成多次试验,显然是行不通的,如果分组活动,将每组试验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就可使教育时间得到保证,提高教学效果。
有时学生在独立思考或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或是因为问题具有多解性或争议性时,也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例如二年级的许多学生在学习除数的商和余数时就感觉过于抽象,感到吃力。比如有这样一个练习:小明要在一条300米的圆形跑道上跑1000米,他要跑几圈?在成人的理解中,1000除以300,商是3,余数100,那么小明就要跑3圈,还剩100米。但是小学生就会觉得余数比商大,这是错误的。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要么建立模型进行验证;要么利用加法300加300,再加300,这就是3圈;要么用减法,1000米减一圈就是减去300米,减去3个300米,还剩100米。通过实际操作,共同探讨,形成正确结论,原先错了的学生也找到了错的原因,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这道题的理解。
(七)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构建健全的人格,保持身心健康,这是所有学科的本质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使问题越辩越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学生仍对个别知识点存在疑问,教师应该就这一问题听取学生的想法,与其进行讨论并且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怀,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同学的关爱与尊重,当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自觉地对他人进行人文关怀。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教师一定要把人文教育巧妙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时时刻刻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但要深入揣摩学生的心理,还要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始终运用积极向上的方式去引导大家进行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旭青.浅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6):116.
[2]秦新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中华少年,2017(10):182.
[3]孙吉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落实[J].新课程(小学),2017(6).
[4]周锦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29):64.
[5]李代明.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C].2019-04-010.
作者简介:
徐生银(1977.8-),男,甘肃武威人,汉族,专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