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艮
统编本二年级的课后练习题中有让学生讲故事的要求。这些要求多数是以语文要素的形式提出的,充分彰显了编者对学生讲故事的重视。那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为什么要进行讲故事训练?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讲好故事呢?
一、低年级讲故事训练的必要性
要想把讲故事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明确讲故事的意义与必要性非常重要。
1.明确“讲”的本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对讲故事存在误解,认为讲故事不过是对课文内容的重复,价值不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低年级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类课文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适时地让学生讲一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如何更好地说话、写话,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灵活运用,更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
另外,在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到的词句多数是教材中的词句,在无形中,这些词句在学生今后的书面表达中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加。由于低年级学生词句积累少,概括经验欠缺,使用经验不足,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讲述,以使在复现、复用词句的過程中增强学生的敏感度,为以后的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讲故事训练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对课后练习中讲故事的要求视而不见,很多教师把讲故事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读熟或者背诵上,没有真正腾出时间让学生讲一讲。这样一来,学生即使记住了文本的全部内容,也丧失了故事本身应有的情趣与自身的创新机会,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故事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厘清“讲”的内容
纵观二年级教材,可以发现故事类课文在所有篇目中占据的比重较高,其中明确要求学生讲故事的课文有多篇。另外,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收录的故事类课文有明显增加,并且在一个单元之内有数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同一语文要素展开的,这些语文要素明确又具体,教师要依托教材,真正把讲故事的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二、低年级讲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
学会讲故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才更有效呢?
1.扫清障碍,夯实“讲”的基础
讲故事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说出来,类似于复述,但是要比复述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要想让学生讲好故事,正确认读生字词是关键。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正确运用词语和句子。
如将《青蛙卖泥塘》一文中的“卖”与《千人糕》一文中的“买”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卖”与“买”的区别,讲好故事。再如《狐假虎威》一文中“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一句话中的“派”,教师就可以借助“派送、生日派对……”等不同的词语让学生明白“派”的意思与用法,在实践中真正经历理解运用的过程,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抓住重点,读好故事,为学生讲好故事奠定扎实的基础。
2.搭建支架,降低“讲”的难度
在统编本二年级教材中,课后练习题关于讲故事的训练目标都非常明确,教给了学生讲故事的基本方法,是教师教学的帮手。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真正把讲故事的目标落到实处。
(1)借助插图讲故事。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色彩亮丽,生动有趣,给学生以视觉的美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无尽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些故事类课文,文中的插图不仅是故事内容的直接反映,还符合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搭建了理解文本内容的梯子。在低年级学生讲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插图为媒介,创设讲故事的语境,以使学生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形象。
如在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文内容长,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把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借助插图为学生创设讲故事的语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身体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你能把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找出来吗?”然后,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以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插图和小蝌蚪的变化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在感知、感悟、串联、整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故事内容的完整表达,提升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2)借助提示语讲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按顺序呈现,这些关键词句就是提示语,就好比故事的提纲,学生借助提纲想象故事情境,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就这样,整篇故事内容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借助提纲复述故事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法,以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如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文,由于它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所以学生讲述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讲故事的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以后给每一自然段写个小提示,如“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筑好洪水”“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等。有了这样的提示语,学生经过想象扩充以后,很快就可以把故事讲得既形象又生动。
(3)借助分角色表演讲故事。表演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故事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借助表演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添故事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厚度,使故事内容变得精彩。
如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是一篇生动的成语故事,故事性强,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对话部分也相当精彩。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得出以下故事情节:老虎抓到狐狸—狐狸说谎欺骗老虎—老虎跟在狐狸后面—百兽害怕逃跑。然后,教师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老虎和狐狸动作神态的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把分角色表演与讲故事训练相结合,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真正感受到了故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鼓励课外阅读,开展丰富活动,提升学生讲故事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在学生学会听故事、讲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讲述故事,巩固课堂所学。需要指出的是,对教师来说,要想使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得到提升,单靠教材中几篇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从想读故事到主动阅读,再到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讲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定期举行“故事大王”“故事接力比赛”“讲故事小明星个人专场”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讲故事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明确教材中对学生讲故事的基本要求,认识到讲故事训练对学生语言发展的必要性,为学生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讲故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从而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在讲故事训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