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阅读教学的加减法

2020-08-31 14:58由颖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语文

由颖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简单、扎实、以生为本促发展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要学会做阅读教学的加减法。

所谓“阅读加减法”,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懂得增加些什么,减少些什么。在增减的艺术中,真正落实阅读教学的各项目标,促成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序发展。那么到底应该增加什么,减少什么呢?一句话,增加课外阅读量,减少教师课堂提问。

一、“减少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

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一直是所有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几乎就是一名语文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一石”是否能激起“千层浪”?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我们只要听听他在课堂上问了哪些问题,心里就有一个大概的评价了。正因为教师的课堂提问意义重大、关乎太多,所以,教师在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时,无一例外地都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奇怪的是,教师们如此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现在却反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贬斥。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教师们尽心尽力地教学,反而招致的是非议呢?究其原因,教师们的眼里没有学生,忽视了教学的对象、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的提问普遍烦琐零碎,直接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而结果便是学生阅读能力、语文能力的低下。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过去了,学生已经知道的、理解的,教师还在不停地问。教师画一个坑,学生明明看见了,还要佯装懵懂随着教师的指引跳进去,就这样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发展。这样的教学,势必大大降低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降低學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掌握“减法”的艺术。减少教师的课堂提问,减什么呢?

1.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就可以知道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就没有再问的必要了,把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提问,从课堂中减去。比如,《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统编本五年级上册)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通过读文,自己就可以知道、了解,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没有提问的必要了。再比如,《猎人海力步》(统编本五年级上册)中讲的事情比较多,但是海力步变成石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通过读书,是可以联系上下文自己归纳、概括出来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提问的必要。还有,像文中主人公海力步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中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通过读书也可以自己领悟到的,教师也就没有了再问的必要。

2.学生借助工具书、课外读物、网络等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再问的必要,把这部分内容的提问,也从课堂中减去。比如,一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查词典了解字的音、义、形,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时,教师就不要再在课堂上浪费时间提问了。再比如说,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专用名词、特定称谓、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学生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搜索网络解决的问题,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提问的必要了。教学《搭石》(统编本五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结合图片弄明白“搭石”“汛期”等词语的意思,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不仅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还能感受到“搭石”在“汛期”过后对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体会“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则无须多言。

3.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包括生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再问的必要,把这部分提问,从自己的课堂中减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课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课标的思想,就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交流阅读感受的机会。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每位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生生互动真正落到实处,在彼此的交流碰撞中,升华思想,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如果仅以教师的提问为引领,这样的阅读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不尊重,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渎职。

4.超年段的、任意加大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问题,也要从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减去。比如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原本无可非议,但要将它放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再比如,在高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设计提问依然与低年级毫无区别,大致类似,这样的课堂提问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必须减掉。

二、“增加语文课外阅读”的艺术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语文,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学习书本上的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阅读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更是对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增加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增加哪方面的内容呢?

1.增加与课文体裁同类的课外阅读。比如,我们的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故事的同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同体裁的故事供学生阅读。五年级上册中的第三单元是以学习“民间故事”为主要任务的,教材选编了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它是我国经典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课堂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阅读四大民间故事的其他三个《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阅读后结合“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讲民间故事大赛”等。在这样的阅读学习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会加深他们对同类体裁故事的含义理解,强化他们对不同体裁文章定义的区别、审美的不同价值取向,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增加有助于深化学生课文内容理解的阅读。比如教学写人的文章,为了深化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人物的作品阅读。教学说明文时,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天文、地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作品阅读,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3.增加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学习写法的课外阅读。比如教学写景的文章,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关于这些名家的其他作品,可以是关于类似写法的著名作品来供学生阅读,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同时学习一些不同的描写方法。像教学老舍的《草原》(统编本六年级上册),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几篇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再为他们提供几篇描写“草原”的文章,看看学生在读过之后,能否感受到老舍先生的一些写作风格,能否学习到一些描写草原、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增加一些有助于学生知识积累、素材积累的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二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知识积累、素材积累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习作实践中有话可说、有章可循,对提高他们的阅读、习作水平很有帮助。

增加语文课外阅读量,减少教师课堂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的一个有益尝试。教师在课堂上减少了提问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就拥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应把阅读的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再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书目的指导,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嘉峪关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