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0-08-27 07:38施风雷
文理导航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施风雷

【摘 要】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基础知识教学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核心素养的落实才是关注的核心。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同时融入了初中教育案例,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法制意识、树立学生道德观念影响重大。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三观正处于不断的重组与整合中,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重要性毋庸赘述。

一、注重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成效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理念。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需要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学方针,积极贯彻并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比如,针对培养学生,教师需要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学更加有成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同时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教学才更加有的放矢。

在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时,教师提出核心问题:(1)朋友之间的交往尺度是什么?(2)如何和异性同学交往?(3)怎样才能和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4)友谊是否需要维护?应该怎样维护才能让友谊地久天长?(5)如何才能实现換位思考?(6)当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怎样才能巧妙化解?然后在正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请问你们有好朋友吗?”“你和朋友的相处过程愉快吗?又是怎样相处的呢?”“你们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异性朋友呢?”这样的问题,既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开放性,势必会引发课堂的讨论热潮。此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炼出“友谊”的概念和意义:真正的友谊是超越物质、性别、阶级、地位的,只有三观相合、彼此认同、互帮互助,彼此的友谊才能真正持久。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落实教学任务,还能让学生对友谊产生哲学性思考,对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将德育内容和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教学才更加切实有效。而且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本抽象的概念。

二、多元教学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早已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初中校园里。而且,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同样可以用信息技术装订教学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除此以外,信息技术还能帮助学生对较为抽象的知识或者理论,产生更加形象生动具体的认知,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师的授课效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集体生活成就我》的过程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集体原则,让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发现、了解、认同与欣赏自我,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了有效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众所周知,当下初中生普遍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因此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借助信息技术将《战狼》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提问学生,“刚才的电影片段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对团队精神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这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形成的呢?电影中所展现的团队精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通过上述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形成自身的感悟。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领悟引出课题,让学生对集体生活这一概念形成具体化的认知,在此前提下进行教学就会更加顺理成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选择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概念阐释,既生动有趣、还耐人寻味。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引入热点话题,创新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迁移每一个知识点,教师不只需要着眼于书本上的内容,还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穿插一些当下社会上流行的热点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或者借助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由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发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理解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学创新是当下主流的趋势,只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才能给教学带来更多活力。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的过程中,教师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则新闻,田某在超市购买了一袋大米,但是回来拆袋的时候才发现大米早就过期了。对此,田某多次和超市协商,但是超市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甚至还在推卸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师讲解以后,每一个学习小组迅速展开互动交流。很快,有的小组讨论出结果,并由组长分享观点,“我认为田某可以去超市换货,或者是退货。”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超市拒绝呢?”学生思考了一阵,然后给出坚定的回答,“法律就是我们的底气,如果超市不同意退换货,那么田某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投诉12315消费者热线,积极反馈自己遇到的消费陷阱。”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帮助学生形成了坚定的法治观念,而且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课上的教学,还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入社会的热点话题。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将会用更加灵活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营造探究情境,培养探究素养

针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着眼于生活,因为生活才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根本源头。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人士的主流趋势。我认为,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教师应积极促成探究性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探究式情境:(1)你认为人类可以做到生命永恒吗?(2)你对生命价值是如何理解的?(3)如果可以实现生命永恒,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4)如果生命不能永恒,那么是什么局限了生命呢?(5)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永生会实现吗?这些问题,既具有探究价值,同时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生命只有一次,但是生命的价值却是可以提升的。如果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那么即使他有一天死去,也会留在别人的心中,就会实现永恒;还有的学生认为,以当前人类的发展水平是不能实现生命永恒的,但是人类却可以将生命以更加有意义的方式度过。在这种条件下,生命永恒是可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生命的思考。如此一来,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命的内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态度,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知识,为学生构建探究式和谐的学习氛围。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关键能力、形成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唐艺高.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9(11):69-70

[2]王有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1):25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中,江苏 南通 22610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