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中思政课 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0-08-27 07:38束红华
文理导航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学习方式实践活动

束红华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这一思想对解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实践活动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以“做”为核心,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这一思想对解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在做中教——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议题、活动拓展资源

(一)创设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陶行知“喂鸡”的故事即使现在读来仍然令人拍案叫绝。陶行知先生用生动的例子讲出了深刻的教育真谛,向人们展现了教师如果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运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新课程强调的“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理念体现了这一思想。如:我在讲《生活与哲学》“联系观”一课时,为了突破“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难点,我选取了“苏州轻轨2号线”作为素材创设议题情境。苏州轻轨2号线把相城区、姑苏区和吴中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一素材是实际发生的,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对此很熟悉,也就更愿意听。这样层层启发,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设置有吸引力的、可以切身感受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和表达中呈现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实现积极的价值引领。

(二)融合现代传媒,拓展教学资源

陶行知曾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高中的思政课理论性强,学生会觉得枯燥而缺乏兴趣。如何拓展更多的素材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机补充和延伸,进而给高中思政课堂带来新气象,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不是纯粹枯燥的理论讲述,需要讲好理论背后的中国故事。融媒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之中,在当下的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走在“融合”的路上,我喜欢拓展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美丽中国》、《我们一起走过》等进课堂,结合书本知识再设置一些探究的问题,学生在观看节目片段的过程中有最直观的感受,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有话可说、有据可溯,在润物细无声中更加透彻地领悟和理解书本理论知识。教师借助现代传媒,研究新鲜素材,可以为书本知识添加新鲜“血液”,拓展课堂的广度和深度,让思政课堂更有吸引力。

二、在做中学——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动脑、动手合作探究

(一)鼓勵学生“动脑”,培养问题意识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开放、民主、平等的氛围,对学生进行细心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提高其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货币”的相关知识时,讲到货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阶段时,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Q币、比特币算是电子货币吗?”这一话题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还没等老师回答,大家就讨论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动脑筋了。第一、网络上的Q币是虚拟的,不是国家发行的真实货币,只能适用于特定的虚拟环境。第二、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因此不是法定货币。”学生心中的疑问解开了,以后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的氛围更好了。

(二)指导学生“动手”,提升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事怎么样做就怎样学”。学生参加实践最大的好处在于改变“学习就是死读书”的观念,把学习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上,要鼓励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我在上《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选举,几位候选人需要通过演讲展示自己的竞选口号、能力、管理理念和措施等,同学们根据候选人的实际表现认真投票,自己选举“当家人”,体验到我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学生通过具体的选举操作,学会了选举的流程,理解了教材中选举方式的选择及利弊、如何珍惜选举的权利等知识的深刻内涵。同时,“民主参与”的种子也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对他们以后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活动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三、教学做合一——丰富师生活动形式,课上、课下全程育人

“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做”是核心,说明陶行知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由此引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等思想。思政课教学应该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历练和成长。

(一)时事评论

思政课具有时代性,要求紧扣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和挑战,理性客观地思考、判断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思政课堂上增加“本周时评”环节,让学生在时事评论中勇于表达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辨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引导学生爱国爱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政治认同、责任担当,弘扬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实现“教”与“育”结合的有效路径,让思政课教学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研学旅行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旅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新时代的全新挑战。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景点,不仅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看历史遗存、缅怀革命先烈的过程中,也更加树立了“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凸显了育人价值。

(三)社会调查

思政课教学中,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围绕某个特定主题走进社会进行调查,“学以致用”,加深对学的理解和对运用的感受。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现状,理解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我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到人才市场做个现场调查,同学们每七人一组,准备好调查问卷和准备咨询的问题。学生们从具体数字上感受到就业现状,从与求职者的具体谈话中理解了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教学,能体现“从生活中来,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引作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做新时代思政教育道路上的探索者!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提升参与延展度的政治教师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J-c/2018/24)及“基于国家课程二次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c/2018/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学习方式实践活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