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涛,刘 伟
(新乡卫生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今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性与理论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批判性地接收信息和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2]。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从中职医学教育来讲,对中职护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深度学习能力及水平,找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如何促进中职护生深度学习”这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深度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学领域,由哥德堡大学Marton教授于1976年提出,国内黎家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将其融入原有认知结构,并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3]。截至撰稿前,笔者以主题词“深度学习”在中国知网搜索,共搜索出10 849条结果,其中涉及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共2 135条;当以主题词“深度学习”+关键词“中职”搜索时,仅出现两条结果;以主题词“深度学习”+关键词“护理”搜索,结果为5条全英文研究;以主题词“深度学习”+关键词“护理”并含“中职”搜索结果为0;以主题词“中职学生”+关键词“深度学习”搜索,共搜索7条结果;以主题词“中职学生”+关键词“深度学习”并含“护生”或“护理”进行搜索时,共搜索0条结果。从搜索结果来看,目前关于中职教育的深度学习研究甚少,尤其是中职护理方面的研究欠缺。
结合日常教学情况,从中职护生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构建与迁移和学习评价4个方面,设计调查问题,生成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单项和多项选择题。
调查对象为我校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调查方法为电子问卷调查法。
共面向135人发放问卷,回收116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9%,其中男生6人,女生110人。使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学习动机作为维持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力倾向,是直接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个体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具有自主性和自发性,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而具备外部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具有被动性和诱发性,学习兴趣较低。当然,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关于学习动机调查,采用不定项选择题,学生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的学习动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关于学习动机,选择满足父母的期望选项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将来好找工作,将这两项作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占43.6%,选择为了获得中专学历的占8.3%,将个人喜欢这个专业、多掌握知识和为升学打基础3项作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占48.1%。说明中职护生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但也有略多于半数的学生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深度学习的发生源于学习者自身兴趣和需求。从调研结果来看,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能仅局限于通过记忆书本上的内容来开展学习,对于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内容或教材内容,都应该以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针对平时课上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质疑情况展开调研(见表1),116人中,有50.0%的学生偶尔有过质疑,12.9%的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都是对的,36.2%的学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0.9%的学生则表示没有认真听过课。关于当遇到一些不理解或自己有不同见解的问题时如何解决,43.9%的学生表示会记下笔记和同学探讨,26.7%的学生会记下笔记后咨询教师,还有12.1%的学生表示会上网搜索,16.4%的学生选择回头再说或者持无所谓态度,0.9%的学生选择记下笔记后自己思考。以上调研结果表明,中职护生要实现深度学习,需要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表1 平时课上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质疑情况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学习策略与方法,将新的学习内容或者孤立的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然后将新内容纳入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之后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4]。这是衡量中职护生深度学习水平和学习结果的重要指标。课堂上记笔记和课下预习及复习,能够帮助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掌握知识进行联结,完善知识结构。调查显示,72.4%的学生认为平时学习内容在生活中有积极作用,80.2%的学生认为掌握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对于专业课程学习至关重要,但只有53.5%的学生会经常复习,其余学生没有主动复习的意识或行为(见表2)。半数中职护生目前仍以被动学习为主,信息整合、迁移方面能力有待提高。
表2 对医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关系的认知情况
不断反思自身学习过程,可以使学习者思维更加清晰,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促进身心发展。学习者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判断、评价,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5]。表3显示,55.2%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40.5%的学生从教师或同学那里获得相关学习评价,4.3%的学生认为日常学习不需要评价,通过考试就行。说明近半数的中职护生会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针对所学内容开展自我评价与判断,有近半数的护生更倾向于将评价过程寄托于他人,期待教师与同学帮助他们进行学习价值判断和相应引导。相比这种被动的或依赖性强的评价与判断,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够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对所学知识进行关联,实现深度学习。
表3 学习评价
相对浅层学习,深度学习不再是简单而重复的机械记忆,更注重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反思,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分析、运用能力。本文从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构建与迁移和学习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发现深度学习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通过分析,发现中职护生在以上几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促进中职护生进行深度学习,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动力倾向,能够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包含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成分。目前的中职教育中,一部分中职护生属于中小学阶段的“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差。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期待,盲目性较强,这种状态会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学习行为。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期待,激发内部学习动机。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需要为教育目标,逐渐引导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成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作用,使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处于持续激发状态,促使其积极、主动学习,促进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促使中职护生进行深度学习。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关联性比较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在日常学习中常常表现出有兴趣但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从而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而这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开展案例教学和PBL教学,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观念,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全面、透彻地理解知识。使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同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格尔维茨的“成败效应”,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后的喜悦,使其逐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知识迁移习惯,逐渐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学习评价是提高学习者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加上医学知识专业性强,中职护生对书本和教师不想也不敢去质疑,逐渐养成惰性思维,最终导致其缺乏对学习效果的反思与自评。建立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加过程性评价,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测评、小组评价等,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相长,将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