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洁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通过数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概念内涵契合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且更为集中地反映出数学基本特征、思维模式、综合价值等。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深入实施,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包括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重点关注的论题,文章以“单元教学”为切入点,立足核心素养整体价值角度,探析教学模型设计及实践案例,以供广大师生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70-02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特征分析
第一,整体关联。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基本属性,该视域下单元教学也必然具备“整体性”特征,包括:①知识的整体性。以“单元主题”为组织核心,将高中数学中琐碎、分散的知识内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在内部按照“知识点”的统一性形成一个个便于教学实践的知识模块,据此明确教学方法、目标、任务等。②教学的整体性。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过程,应立足于由一个个独立知识模块构建的整体性知识语境,每一个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都要将其置于单元系统中重新审视。③认知的整体性。客观上,即便在一个“教学单元”内部,知识的分布也是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这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知识模块、知识点之间应保持密切关联。
第二,层次递进。所谓“层次”,是针对不同单元主题而言的,所谓“递进”,是针对不同单元难度而言的。“层次递进”强调单元教学实践应形成一定的逻辑规律,如在各层次知识之间构建环环相扣、由低到高的“数学坡度”,以此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同时,结合高中数学不同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活动也具有明显的“层次递进”特征,如从“数学运算”到“数学抽象”再到“数学建模”,分别对应不同的难度层次,与单元教学模式相对应,则前一部分知识可以是后一部分知识的铺垫。
第三,以生为本。《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即便突出了数学课程特征,但本质上仍然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品质,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因此,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同样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尤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发展规律,不断倡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第四,动态演变。必须明确的是,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与教材基础上的“单元教学”是不同的,立足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完毕之后,前者“单元内容”都存在较大变数。换而言之,单元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动态演变组织形式,不能将其作为静态的知识点堆砌。
第五,整合重构。如何设计单元教学、如何组织单元内容、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评价等问题,并没有一个成熟且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元教学在“核心素养”中的倾斜性,如“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的存在差异,单元教学内容、资源的组织必然存在区别,因此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方案,必然是根据教学需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模式
如前文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模型设计并不存在统一的框架,教师可从宏观“整体性”切入,以实现单元教学的“系统性”构建为目标,而相关教学模型是比较丰富的,如“教学系统设计”(ISD)、“戴明环”(PDCA)、“系统发展教学方法”(ADDIE)等。其中,ADDIE模型具有良好的流程化特色,比较符合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五大特征,而ISD模型具有明显的显性特征,PDCA模型主要针对一个知识点教学进行“循环改进”。通过综合考量发现,ADDIE模型最为适合。ADDIE模型包括五个步骤,分别为“A:分析”“D:设计”“D:开发”“I:实施”和“E:评价”,进一步結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将这一模式简化为“ADIE”模式(简称“D”)。
(一)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对应数学核心素养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依据是“教材”,虽然“新课改”实施之后,各地高中教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但作为“教与学”的共同文本,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仍然不可脱离教材这一媒介。基于同一主题筛选、划分、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要对教学内容展开综合分析,以科学地对应某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材本身就编排了不同单元,从“整合重构”角度出发,应摒弃固有的教材单元框架,以逻辑为主线重新梳理知识模块、构建“新单元”,这样可以更科学地对接独立“核心素养”的内容。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六种核心素养为“主题”,对高中数学教材固有单元进行重组,如此一来,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会更加明晰。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单元教学”中,有关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可对应“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有关平面向量运算部分的知识可对应“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等。
(二)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落实
立足高中数学课堂组织形式,单元教学是基于一节节具体的“课时”而构成的,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是达成单元教学“整体性”的保障,也是“层次递进”和“动态演变”的基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种思路:
其一,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转化成层次有致的“课时目标”。显而易见,同一主题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且理论上,“整体目标”必然包括六种核心素养,因此将整体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的过程,也可以看作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具体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思路下开展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需要严格把控每个“子目标”的知识点范围、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单元教学整体目标,可分解为目标不同的三个“子模块”,包括:①结合几何、代数等知识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主要让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方法等,对应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三种;②让学生在掌握函数单调性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差异、关联,通过对比提升分析能力,对应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三种。
其二,分别设计各个课时教学目标,并通过“做加法”的方式累积出“单元教学目标”。这种方式操作起来较为容易,但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整体控制能力。
(三)制订单元教学方案,实施核心素养培养
在分析完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完课时教学目标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框架也基本成型,为保障单元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框架”与“方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对单元教学内容做了明细化处理,一方面保障了知识传授的结构性、逻辑性,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合理性,满足了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需要。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为例,该部分知识点分散、跨越章节较多,在单元教学方案中应设置一系列的子模块,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①基础模块。借助初中阶段所学的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衔接高中阶段对“函数的单调性”内涵的扩展,这一过程可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符号语言、函数图形语言的转换方式,以此实现“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②公式模块。通过函数单调性证明题训练,在生活中应用关联函数单调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③关联模块。对方程零点、不等式、平面向量等知识,分别建立与函数单调性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以此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④扩展模块。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密切,以“变量”这一共同特性搭建数学模型,实现“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评价单元教学效果,完善单元教学模式
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中,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成果的优劣判断上,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改进的依据。尤其在简化版的“ADIE”模式下,“单元教学”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相同环节、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前一个”单元教学效果,可有效地完善“下一个”单元教学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单元内“子模块”所反映的核心素养内容,提交具体的评价方案。例如,针对“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适合选用诊断性评价方式;而对“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选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比较适合。此外,在评价主体的构成上,应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多主体,除了教师、学生,还可邀请相关教育专家、其他学科教师参与。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两者在“系统性”“整体性”“递进性”等方面高度一致,便于具体教学实践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学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军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实践研究——以“基本活动经验”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9,38(5):44-49.
[2]黄基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史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數学,2019(17):94-95.
[3]李 梅,张 博.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9(23):50.
[4]黄 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26.
[5]潘劲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19(3):66.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GH-1829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燕 洁(1972—),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学及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