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璟奕, 李国静, 费 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a.重症医学科,b.临床医学院,c.外科,上海 200025)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起源于胰腺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第4大癌症致死原因,5年生存率<8%[1]。主要原因在于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PC起病隐匿,大多数病人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一旦出现腹痛或腰背痛、黄疸、体重减轻等临床表现,可能已到晚期。手术切除是治疗这种高致死性恶性肿瘤的唯一根治方法,然而仅15%~20%的PC病人在诊断时可行根治性手术[2],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余80%以上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已被公认为PC罕见的临床表现[3],然而PC导致AP的机制不明,自然病程尚不清楚。当PC病人表现出胰腺炎的症状和影像学特点时,往往容易被忽略恶性肿瘤的可能,从而导致误诊,失去根治手术机会。本研究目的是总结以AP为首发表现的PC病人临床诊断的特征和规律,以促进早期明确诊断,减少误诊,从而改善疗效。
本研究为回顾性,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我院住院信息系统。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以AP为首发表现的PC病人共17例。收集病人的入院病史,包括诊疗经过,血清淀粉酶、肝酶、胆红素、肌酐、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检验数据,以及超声、CT、MRI、超声内镜等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入院初次诊断均为AP,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C。
AP的诊断,即符合以下特征中的任意2项:①与AP相符合的腹痛;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③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AP影像学改变。严重程度分为①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不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发生及器官功能衰竭,通常在1~2周内恢复;②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伴有一过性(≤48 h)的器官功能障碍;③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伴有持续(>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4]。
PC的诊断依据血清肿瘤标志物 (CA 199结合CA 125 或 CEA)和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术对PC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探查活组织病理检查是PC诊断的金标准[2]。肿瘤分期根据第8版AJCC分期系统中的PC-TNM分期[5]。
采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17例以AP起病的PC病人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6.3±10.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94.1%),可伴腰背部放射痛(23.5%),黄疸(23.5%),体重下降(35.3%)等。查体主要为上腹部压痛(64.7%)。另一临床特征是AP反复发作率高(64.7%),甚至在胰腺炎治疗期间仍有多次发作。均为MAP,无MSAP和SAP。部分病人AP发作的诱因为进食油腻食物(23.5%)或饮酒(21.4%),余者均无明显诱因。本研究病人常见既往史有吸烟、饮酒、糖尿病和高脂血症。17例病人均无PC家族史(见表 1)。
表1 临床特征和严重度分级
资料中大部分以CA199为主的肿瘤标志物升高, 其他包括 CA125、CEA、CA242、CA724等。 共11例 CA199升高(64.7%),最高为 3 705.3 U/mL。有10例血清淀粉酶升高,但升高达正常上限值3倍以上者仅1例。空腹血糖升高者占52.9%。有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总胆红素升高者占23.5%,考虑为梗阻性黄疸。由于17例病人均非在我院首诊,故实验室检查不能反映其发病时状态(见表2)。
表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n=17)
本研究超声检查8例,CT检查17例,其中上腹部CT增强12例,胰腺CTA9例,胰腺MRI7例,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8例,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1 例,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4例。肿瘤发生部位:胰头11例(64.7%),胰体尾 6例(35.3%)。 对症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占位、胰胆管扩张等表现。其中胰管扩张 15例(88.2%),胆管扩张 8例(47.1%),表现为以主胰管受压狭窄或中断、远端胆管及胰管扩张为特征的阻塞性胰腺炎5例(29.4%),2例出现胰源性门静脉高压,2例出现胰尾部萎缩。肿瘤侵犯血管 7 例(41.2%),腹水 3例(17.6%)(见表 2)。
17例病人经手术或细针穿刺获得组织并送病理检查,其中11例诊断为导管腺癌,2例为肝转移腺癌;EUS穿刺活组织检查4例,均可见腺癌细胞。肿瘤TNM分期Ⅰ期6例(35.3%),Ⅱ期3例(17.6%),Ⅲ期和Ⅳ期各4例(23.5%)。所有病人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13例(76.5%)。具体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其中1例术中放疗,胰体尾切除术4例,全胰切除术2例,肝转移灶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肝结节组织活检1例(腺癌转移灶)。术后化疗8例。其余3例病人因肿瘤晚期行以化疗为主的保守治疗,1例病人放弃手术治疗(见表 3)。
表3 治疗方式和病理分期
以AP为首发表现的胰腺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其发生率报道为 3%~12%[6-7]。本研究17例均为MAP,16例为急性腹痛,1例为腹胀、呕吐,伴有腰背部放射痛、黄疸、体重减轻等,这与张慧敏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笔者研究中,PC合并AP的病人均表现为MAP,且临床症状及血淀粉酶、脂肪酶等实验室检查较单纯胰腺炎病人更轻及更低。原因可能为此类PC病人对胰腺的长期病理变化过程产生耐受,而对AP导致的症状及病理生理变化反应不明显。以AP为主要表现的PC病人另一临床特征是AP反复发作,部分甚至可能在AP治疗期间仍有数次发作。Mujica等[3]报道,有45例表现为AP的PC病人,在明确诊断PC前,AP平均发作2次以上,最多可达15次。本研究有11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AP反复发作。其可能原因为,对症治疗后胰腺炎症消退,但肿瘤导致的胰腺炎病因,如肿块压迫胰管仍持续存在,使AP反复发作。
胆源性和酒精性仍是AP的两大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高脂血症、高钙血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无明确病因的为特发性胰腺炎[9-10]。本研究病例有吸烟和饮酒史各5例,无一例有家族遗传病史。这提示应注意特发性胰腺炎病人,在无明显诱因或危险因素不明确的情况下要考虑PC的可能。
本研究17例病人中,13例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大部分以CA199升高为主。CA199可由正常胰管上皮细胞合成,在多种肿瘤组织、正常胰腺和其他消化道上皮均有表达[11]。故发生AP时胰管上皮细胞坏死也可使CA199水平升高[12]。CA199目前仍被认为是PC灵敏度最高的血清标志物,是除影像学检查外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并在评估肿瘤可切除性、判断预后及跟踪疾病进展方面起重要作用,也可用于评估对化疗的反应及术后再发的风险[13]。据文献报道,CA199指标诊断PC的灵敏度为82.8%,联合CA50、CA125检查时灵敏度升至90.2%[14]。当AP病人CA199水平升高时,临床医师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存在。动态监测CA199的变化对协助诊断AP为首发表现的PC有重要意义。 联合 CA242、CA125、CEA、CA724 等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测对PC的早期诊断和筛选也有一定的价值。
影像学检查手段较多且各有优势,但目前仍无单一的影像学检查可对PC进行有效的诊断和筛查。CT检查是诊断PC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本研究17例病人均行CT检查。PC的CT检查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或可见实质性肿块,多为边缘毛糙、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缘可见不均匀强化,部分可见肝转移瘤和腹腔积液表现[15-16]。当PC病人表现为AP时,CT检查可能因急性期炎症渗出造成胰腺实质密度降低,掩盖了自身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的存在[17]。因此,建议AP病人在炎症控制后复查增强CT。有数据显示,增强MRI检查检测PC的灵敏度(83%~85%)和特异度(63%)与CT检查灵敏度(83%)和特异度(63%~7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但MRCP检查能弥补CT检查不足,可对胆管梗阻情况进行判断,有利于明确肿瘤侵犯范围[19]。本研究有4例行EUS检查并行胰腺穿刺,均找到腺癌细胞。可见EUS检查对于诊断PC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现已有多项研究报道EUS检查相较CT检查在PC诊断的优越性。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经EUS引导的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检查对PC的诊断准确率可达85%~90%[20]。EUS检查是发现胰腺微小占位病变最敏感的方法,但无法区分恶性肿块和炎性肿块。在难以确定病因及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中,发现直径5~10 mm的病变并高度怀疑恶性肿瘤时,应早期行EUS-FNA检查获取胰腺病理,以明确诊断。
PC如何导致AP的发生,有研究认为可能存在以下机制[21]:①肿瘤堵塞或压迫主胰管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腺泡压力升高从而诱发AP;②肿瘤细胞生长引起局部缺血所致胰腺组织坏死;③肿瘤组织直接激活胰酶。本研究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为什么AP会在无主胰管阻塞的情况下发生?Munigala等[6]研究报道,PC缓慢生长可能不会使主胰管变窄,因此AP的发生并不常见。无论以AP为首发症状PC的确切发生率如何,事实是大量的AP病人存在罹患PC的风险。Kimura等[22]认为,有胰腺炎病史的病人PC的风险将增加7.2倍,还显示PC病人3年前确诊AP与其PC的诊断有很强的相关性。动物研究发现,AP可显著加速PC的发展。有学者建立小鼠模型,激活胰腺腺泡细胞内的原癌基因K-ras,所有小鼠都经受2次短暂的AP。结果显示,胰腺急性炎症极大增加胰腺恶性转化的风险[23]。因此,建议AP病人在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是否出现胰腺占位性病变。至少检查3年,第1年内最好每3个月随访1次,即使影像检查诊断在第1次住院期间未显示胰腺相关异常。
在AP治疗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时,临床医师应警惕PC的存在:①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无明显诱因下发生AP;②MAP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无法明确病因或对症治疗后,AP仍反复发作;③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99、CA125、CA242、CA724、CEA 等任意一项升高;④无明显诱因体重显著下降;⑤经治疗后黄疸持续加重;⑥影像学检查出现形状不规则的低密度占位,可见边缘不均匀环形强化等征象,主胰管不规则扩张、胰尾部萎缩、阻塞性胰腺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不明原因的腹水等间接征象;⑦在排除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及酒精性AP的情况下,应注意PC的可能。
对于怀疑胰腺恶性肿瘤无法确诊的AP病人,笔者建议:①动态监测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观察其发展趋势;②在AP治疗好转后行CT复查,有无出现胰腺占位,最好行增强CT,建议3年内定期复查,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③对于高度怀疑胰腺恶性肿瘤的病人,及时行EUS-FNA检查。
总之,应警惕AP病人存在PC的可能。此类病人临床上虽少见,但须重视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敏锐捕捉有关信息,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