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摘要】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达成的目标,本文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好看的颜色》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美术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进行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美术教学设计。通过单元教学中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能够提供给学生连续的自主思维与自觉表达的空间,从而切实地让核心素养通过具体的核心能力的学习与运用,融入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单元教学 情境设计 美术学科 核心素养
一、问题提出与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材也在不断改革和优化,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决定了美术学科教学的总体任务与目标,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围绕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让美术教学在预设中融入核心素养、在生成中落实核心素养、在评价与反馈中体现核心素养?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创设一个融入、落实和体现的情境。就我国美术教学目前的实际来说,课堂教学依然是最重要的形式。美术教学要让学生用美术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欣赏和体验生活中的美感。只有与生活接壤,学生才能够寻找到表现的素材、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最生动的创意表达,从而,体悟和形成核心素养。因此,要让美术的课堂教学达成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应该围绕单元教学中所要凸显的核心素养,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情境,也就是生活化的情境。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上海小学美术教材的单元形态是以美术语言(例如点、线、面等)和美术门类(例如国画、油画、版画等)来划分的。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道常见的颜色名称,基本掌握颜色的运用,并用颜色表达自己喜欢的色彩;在欣赏与交流中感受自然界的丰富色彩,学习应常见的颜色表现生活场景,培养对色彩的感知,激发热爱大自然丰富色彩的情感,梳理用色彩表现对象的信心,从而形成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性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一)突破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瓶颈
该年龄段的学生需要辨认12颜色,在美术教学中需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大量生活举证帮助学生学习色彩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色彩关系。但是,在以往的色彩教学中,由于偏重技能的学习模式,或者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是局限于色彩本身,学生想法表达不出来。脱离了生活,无法激发学生表达切身感受的意愿,即使有想象,也是凭空的、没有感受的想,缺少活力和感动。让学生从“颜色本身”转变成“用色彩表达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将色彩作为表达的语言而不是单纯的技能,单元教学在“能力”(色彩)和“素养”(联系生活,表达情感和态度)都找到了适合的落脚点。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构架
在单元构架的思考上,结合教材及单元目标,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着力凸显“创造性的思维与表达”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笔者将单元课程的核心放在“色彩”“生活”和“创意”三个关键词上。
1.植根生活体验设计整体单元情境
依据单元构架,以这三个关键词为原点,将单元教学作为整体的情境进行设计。第一阶段:情境的导入。通过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联想。例如课前,放一段音乐,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在五颜六色的场景中,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做成美丽的棉花糖,感受音乐的跌宕起伏,想象着红、黄等颜色让学生想到阳光;蓝色让人感受到天空、海水等。由此,使学生对色彩形成整体的审美理解。第二阶段:情境的展开。主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式的色彩创作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对实景色彩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色彩的梦幻中,进一步体会色彩作为“生活与创意的结晶艺术”的魅力所在。第三阶段:情境的拓展。本课时进一步延续和拓展色彩的形式,鼓勵学生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表达他们对色彩的感受。提供线描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涂色,使学生感受同一形象的不同色彩效果,理解色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提炼的创意方法进行构思,并通过美术技能进行表现,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形成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
2.基于情境意图激发创意表现
本单元情境设计的重点在于创设一种能够将学生的生活和色彩联结起来的载体在单元构架中,主要集中在第二课时《彩色的名字》。
让学生知道字体结构变化,尝试用深浅变化的色彩和平涂的技法装饰自己名字。通过欣赏演示、观察学习用深浅色彩搭配绘画的方法,装饰自己的名字。体验将名字变成绘画的快乐,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认识新同学,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一年级的同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对色彩有基本的认识。在用线条、色彩平面组合会有一定的困难,但用自己名字进行色彩运用绘画,会有亲切的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他们思考的发散性和主动性,更具备生动活泼的个性。彩色的名字这一课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名字,从美术线条的美感上进行变形,对颜色的色感上有进一步提升。
3.围绕情境创意运用评价导向达标
根据情境设计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了相对应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侧重对“创意与表达”的评估。第一是“有创意”,也就是学生在实景的情境下,是有想法的,而且也落实在画面上了,鼓励学生勇敢地发挥和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技术层面不做太多要求)。第二是“有画面”,是在创意的基础上,对技能提出的标准,但不是单纯指画得“好”还是“不好”,而是学生构思设计的部分和背景的融合度,也就是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画面(见图1)。即使学生用的造型简单,但只要构成的画面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包括绘画和剪贴),就是达到了这个标准的要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有表达”,也就是学生的创意和技能的表达通过与实景的结合,做到了兼容;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表达意图和完整的表达思路。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中,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与表达,鼓励学生以语言表达的方式丰富和拓展画面的内容,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三、成效及思考
(一)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核心素养在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得到落实
笔者在教学中,不仅能够看到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情感丰富的表达,例如,有的学生通过雨后彩虹一课,联想在奇妙的天空中,发生与彩虹有关系的故事,彩虹绳、彩虹桥、彩虹小动物。因为从创意的灵感到构思的形成再到画面的设计,都是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依据展开的,他们的所思所想都包含在其中。同时,学生根据图片引发的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再一次的思考和升华。所以,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结合作品来阐述自己的意图,而不会出现“说得太简单”或者“说得太空”的情况。
(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在单元教学中对落实核心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的意愿。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创造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创意和情感表达的源泉。第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能够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尊重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意愿和创作热情,是有效避免“唯技术论”的单一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重要途径。第三,通过单元教学中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能够提供给学生连续的自主思维与自觉表达的空间,从而切实地让核心素养通过具体的核心能力的学习与运用,融入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一课时一课时、一单元一单元的教学,学生一次次地将潜在的内心活动呈现在表达上,逐步积累而达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单元内容梳理核心素养内涵,来创设不同的生活化情境。在连续的生活化情境中帮助学生将学习的成果与生活衔接起来,最终使他们能够在真正的生活中通过学科思维与学科能力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出来。这是学科核心素养最深远的目标,也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在有共鸣的状态下,自觉和自主地学习发挥自己的创意,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情感。那么,创造性的思维与表现作为单元教学中核心能力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上具体有效地落实了,而在具象的核心能力形成的深层,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陈翔.《基于核心素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创意表达——浅谈美术学科單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
[4]钱初熹.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美术教育,2002(05).
[5]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对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的访谈[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6(01).
[6]刘亚杰.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学习教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8.
[7]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5-06-12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