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2020-08-19 12:53程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教学评价高中历史

【摘 要】近二十年,我国学者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概念的界定、历史教学评价的变化、核心素养同历史教学评价的结合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梳理近二十年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笔者对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进行反思和展望,提出应该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增加更多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的时效性和创新性等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253-02

随着历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也随之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对其的研究也越來越迫切。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历史教学评价”为关键词检索,共搜索到相关期刊论文60篇。除去对其他学段的研究,在结果中筛选出近二十年相关度较高的期刊论文42篇,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进一步提升今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水平,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概念界定

《当代汉语词典》对评价有两种界定:“评论价值高低”及“评定的价值”[1]。《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将教学评价界定为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效能进行综合评判。该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然后利用各种测试手段和评价技术对教与学的达标程度给予评定,以便提供信息,改进教学或对被评对象做出某种资格的证明[2]。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既具有一般学科教学评价的共性,又包含历史学科的个性。

教学评价理论在改革开放以后被引进中国。20世纪80年代,教学评价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教学研究领域。1996年,我国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其中的第五部分为考试与评估,这标志着教学评价正式列入高中教学大纲。2000年,我国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两次高中教学大纲的变化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地位的提升。

1998年,张桂芳教授发表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一文,这是我国最早对中学历史教学评价进行论述的文章。张桂芳教授认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落实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指标与实施办法、评价的思想方法论、评价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她呼吁研究者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视,深入开展对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3]。以此为开端,我国学界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开始起步。

二、研究历程

(一)初步发展(2000年—2005年)

2000年到2005年是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多数聚焦在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的介绍。

聂幼犁发表了《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该系列文章的上篇把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十七年”时期(1950年—1966年)、“恢复”与“引进”期(1977年—1990年)、走向21世纪(1991年—2000年)、进入21世纪(2001年—2002年)四个时期[4,5]。中篇提出要建立教评一体、共同改进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评价,并且把评价的类型分为基准型评价、诊断型评价、研讨型评价、总结型评价、选拔型评价五种。下篇是针对历史教学评价中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论述,就如何透视教学效果、如何获得教学效果的信息及中学历史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是什么等问题给出了答案。单怀俊也提出要转变历史教学评价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是构成新的评价观的必要因素。

(二)进一步发展(2006年—2012年)

2006年到2012年,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除了对概念的界定,对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及新课改后历史教学评价变化的研究也开始出现,研究内容也更为具体化,出现了对特定教学方法的评价研究。

聂幼犁认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是以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为准绳、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方法系统收集信息,对中学历史学科学习所引起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周学文提出传统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与新课改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相违背,必须建立差异化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主体、内容、方式变得多元化。金玉芳提出要想实现历史教学评价观的转变,就要使评价结果与功能由侧重甄别筛选向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变。

范华莉以微格教学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对历史教学评价的建议。她认为现代化的视听工具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完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能更好提高历史教师队伍的水平。苏继红和邵兰琴依据高考试题梳理了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发展演变,包括评价载体由知识广度到知识深度、评价目标由知识记忆到能力考察、评价结果由注重结论到注重过程等,反映了历史学科评价的理念和新方式。

(三)繁荣阶段(2013年—2020年)

2013年到2020年是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研究的繁荣阶段。学者们更新了研究内容,提升了研究深度,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认识更为全面且客观。

杨波指出教师的观念较为落后是高中历史课堂评价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方式的积极效果。王志胜认为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调整找到相关依据。田桂芳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有利于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谭卫红指出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考虑到实效性、综合性及创新性,采取有效的方法设计、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胡利利从核心素养出发,分析如何使五大核心素养同历史教学评价相结合,提出可以通过对原有的高中历史评价体系的修改和完善构建起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杨依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结合非常必要,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有所帮助。赵巍巍基于“学讲”教学指出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思维能力的新发展是历史教学评价的三个关键维度。2017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融合渗透的翻转课堂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吴树文提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轴,并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构建适合的评价体系来促进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对话是教学交流的基本形态。基于对话教学,喻照安、周娇提出要通过对话开展表现性评价,提出评“话”的三条路径。

三、回顾与展望

从近二十年来看,我国学界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文献在数量和深度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健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学界在研究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这一问题时所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增加更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极有必要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增加量化研究和比较研究来弥补经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的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既有特殊性也有共通性。今后可以增加国际比较研究,吸取别国在研究这一问题中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特点加以改造和利用。

此外,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研究者们对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较少;对历史教学评价成果的关注相对较多,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过程的研究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增加对实践和教学评价过程的研究。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教学情况制定适合的评价制度。更新较慢也是目前研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随着教学改革推动着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的改变,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不断革新,历史教学评价也应随之变化。这对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时效性和创新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研究者们在研究时要对应当时的指导性文件,结合新出现的研究方法,从具体方面着手,提升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水平,推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衡.当代汉语词典[M].上海:上海辭书出版社,2010.

[2]林崇德.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出版社,1990.

[3]张桂芳.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7).

[4]聂幼犁.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一)[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9).

[5]聂幼犁.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二)[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10).

【作者简介】

程真(1997~),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教学评价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