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蒙
【摘 要】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多维度、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61-0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和研究的话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借鉴、吸收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思维导图联系各要素的模式,培养跨概念综合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清晰的逻辑体系,能够精准直观地展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有利于其形成清晰的逻辑体系;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1]。为了使学生精准把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综合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有层次、有主次、有原则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熟悉和理解各地理要素,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意识地联系各个要素。
如在开展“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素,综合各要素来绘制思维导图。“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包含多个要素,如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等,见图1。而且这些要素还包括若干个子要素,如自然环境包含天气、水文条件、地形等子要素。这些要素由浅及深、由主到次、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层次分明,联系一目了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归纳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二、开展多维度的思维导图思路分析,培养多维度综合思维能力
首先,需要使学生养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综合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能通过思维导图开展多角度的分析。其次,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要素—空间要素—时间、空间综合分析的顺序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最后,要使学生做到具体区域具体分析,在大脑中形成区域印象,结合知识要素,将思维具体化[2]。
如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时,学生需要在大脑中形成区域印象,明确东北的地理区域位置,再联想当地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灵活运用知识,直观分析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如东北—纬度高—气候温润、东北—地形—平坦、东北—机械化水平较高—可进行专业化生产耕作等。这种区域认知意识,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来反映和体现,如图2。
三、以思维导图加强各学科、各领域的联系,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并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课程,在很多领域,地理课程内容都与其他学科有内在联系。如为什么贵州多喀斯特地貌?試分析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原因。这个问题与化学学科中的化学反应知识有关,如图3。学生在分析喀斯特地貌时也应掌握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将问题分析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不仅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要加强各领域的联系,则要强化各知识领域的迁移能力。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的选择”为例,农业区位的选择涉及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包含地形、气候、水源等,人文地理因素包含交通、市场、机械水平等,如图4。当一个问题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迁移,就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反映出来的,这些思维导图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综合思维,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服务现实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关键在于立足于四大核心素养,即从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出发,树立人地协调观这一地理核心素养。当然,思维导图只是手段和工具,只有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本,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芹.谈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6(5).
[2]樊伟.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