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向交往: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实践

2020-08-19 12:53汤珍云
教育界·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教学实践

汤珍云

[摘要]由于过度追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总是容易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与教师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话语往往被忽略或排除在外。这在无形中异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坚守儿童立场,正视师生间的异向交往,并在教学中夯实异向交往。

[关键词]异向交往;儿童立场;教学实践

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预成的、调和的、平平静静的。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不可能总是和谐的声音,常有不协调的声音伴随才是真实的。但是,为了追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总是容易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教师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话语,由于是教师难以了解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这样教学就只能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下去,师生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变得非常肤浅和单薄。要想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夯实师生间的异向交往。

一、夯实异向交往,让教学真正基于儿童

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在面对一个班级中思维特点、知识现状都不完全相同的几十个学生时,教师虽然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总会有考虑不到的问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师生间除了趋同思维的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外,还应有形形色色的异向交往。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而寻找趋同思维的单向交往、双向交往仍将教师当作交往的中心、教学的主人,而忽视了学生的交往主体地位。相反,异向交往是以探究每个学生独特的逻辑思维世界为出发点,在教学中真正讓学生成为交往主体,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开展师生异向交往,才能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历程,才能真实地彰显学生的心路轨迹,才能真实地呈现学生的需要、兴趣,才能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成长动态。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真实,教师教得真实,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执教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一课的拓展升华部分,笔者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图片,画面是在一间空旷的屋里,一位老奶奶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先让学生简单描述画面内容,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老奶奶,最后设置情境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奶奶的孙子、孙女,此时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或者你想做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写完作业多陪陪奶奶说话。”有的说:“周末带奶奶去公园散步。”有的说:‘好好学习,长大买好吃的给奶奶。”……这些和课前预设的差不多。笔者频频点头,不断夸奖这些学生。就在这时,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半弓着身体举着手,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我!我!”笔者示意请她回答,她“嘭”地站起来,响亮地说:“如果她是我的奶奶,我愿意做布娃娃。”教室里一下乐开了花。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回答,笔者也先是一愣,觉得这个答案答非所问。冷静了一下,笔者亲切地问道:“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她说:“布娃娃总是陪我玩,能带给我很多快乐。如果我是布娃娃,就不用天天去上学,那样我就可以每天陪着奶奶,让她开心、快乐。”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这个看似荒谬的答案背后隐藏着孩子纯真的心、真挚的情和不同于我们的思维方式。笔者暗自庆幸,因为没有用武断忽略学生乃至扼杀她思维的灵性。

二、夯实异向交往,让教学真正为了儿童

教学是有立场的,这个立场毫无疑问应该是儿童立场,也就是说教学应该基于儿童现状,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发展。在当下的教学中,虽然有很多教师能尽量与学生进行双向、多向交往,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很少有教师与学生进行异向交往。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简单地指出学生错了,请学生坐下再思考,很少让学生说出他的错误答案是如何思考得出来的;如果有学生提出一个与教师思路不同的问题,教师很可能会说“你这个问题我们过一会再研究”,而直到下课教师也不再提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种缺乏异向交往的教学,从教师预设的角度来看是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却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因为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现状,异化了教学的主体,只是一味为了提高分数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只有充分开展师生异向交往,把教学的目光由关注分数转变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才能让教师蹲下身子,细致地探究学生的逻辑世界,让教学真正基于学生、为了学生。

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上,莫祥慧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6》深深地吸引着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老师。可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莫老师教学生写字后展出学生的作品和学生一起评价,她问学生:“这个小朋友写的字对不对?”学生齐答:“不对。”她—愣,又仔细地看了一下学生的作品,确实没错。于是她接着说:“我是说这位小朋友的字写得对不对,不是问好不好。”接着她又问:“他的字写得对不对?”其他孩子都茫然不出声,只有一个小男孩仍然大声地说:“不对。”台下老师被孩子的可爱惹得哈哈大笑。下课时间要到了,而上课超时是要扣分的。莫老师只好说:“他写的是对的。”还没来得及往下说,小男孩又大声说:“不对。”台下老师笑得更响了。此时莫老师可以不理会这个孩子,继续评价展出的作品,但是她没有那么做,她把话筒递给小男孩,对他说:“那老师就请你说说他写得怎么不对。”小男孩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出展出的作品中哪些笔画和老师范写的以及书上所写的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不同,应该把这几个笔画怎么改一下。听完了他的话,莫老师夸奖他说:“你学得真认真,你也是个高要求的‘小老师。你说的是字要写得规范、漂亮,而一个字每个笔画都写正确了这个字就是对的。”然后莫老师让小男孩再说作品中的字对不对。小男孩若有所悟地说:“对。”

一年级的孩子刚步入学校,才开始写字,在他们眼中每个字就像一幅画—样,他们不是去创作画而是去模仿画画。他们还真的不太明白是写对了还是写错了,是写对了但不漂亮还是又对又漂亮。莫老师没有因为所谓的课堂效率而忽视这次异向交往,而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达,细致地探究孩子的逻辑世界,从而让这些—年级小不点真正懂得什么是写对了,什么是写得漂亮。不光如此,这次交往中她还把平等、宽容、鼓励送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敢于大胆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这节课确实超时了,但我们不得不赞叹这是一节踏踏实实地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发展的语文课。

三、夯实异向交往,让教学真正提升儿童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文学作品为文本来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认为,作品的真正意义并不存在于作品本身,而是存在于对它的不断理解和解释之中,理解的本质并不是复制和模仿,而是创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师生交往,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习得语言文字的精髓。但是,很多教师常常异化交往的主体,以教师为交往的核心,从教师视野去理解作品而抹杀了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也拆掉了学生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平台。事实上,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扎实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开展师生间的异向交往,多倾听学生的话语,探究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世界,给予学生更多言说的机会,提供学生感悟、运用语言的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学习《郑和远航》一课时,笔者首先带着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句感受船队规模宏大,学生找出了很多。突然陈同学举手起来说:“课文写得不真实。一艘大船乘坐—千多人,六十二艘大船应该有六万多人。可是,第一自然段写共有两万七千八百多人。我感觉这儿不对。”其他学生一听也觉得陈同学说得有道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笔者在备课时并没有注意到这组数字,更没有怀疑过文章写作的真实性。笔者赶忙说:“这听起来像个数学问题,但我们在上语文课,能不能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听我这么一说,学生来了精神,有的赶快到书中找答案,有的在一起讨论。不一会,邵同学举手回答道:“课文中写的是‘可以乘坐,而没说一定要乘坐—千多人。”我说:“很好,你抓住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可以表明是一种可能性。谁还有补充?”苏同学接着说:“宝船上除了要乘坐人,还要装载东西和生活用品,如果乘坐一千多人,那就超载了。”我高兴地说:“你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真会读书。”同学们也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看似不守规矩的问题却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激发了大家创造性阅读的潜能。这次意外的异向交往不光让学生领悟了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而且让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了文本,让大家更扎实地学完了课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平台,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开展异向交往,让师生双方在倾听和言说中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教学真正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提升儿童,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教学实践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