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覃彬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古诗词更是深受人们关注的部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古诗词进校园活动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开展进行了策略探析,旨在让学生扬起想象的风帆,品味古诗词的神髓,感悟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古诗词进校园;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愈加严格。在教学内容上,更加重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因此,古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也正好适应了新课改的步伐。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诗歌所蕴含的伟大而崇高的情感美,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此积淀文学素养。
一、构建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营造古诗词的诵读氛围。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诵读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诵读,落实古诗进校园的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晨读,教师应该重视晨读的作用,早晨是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在这个时间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在预备铃响了之后,学生就要走进教室,在课代表的带领下进行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誦读。
(2)课前诵读。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读一篇经典古诗词,在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篇古诗词进行赏析,掌握分析古诗词的方法。
(3)课下自主背诵。正所谓“熟读成诵”,教师在让学生不断诵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有效地记忆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成立学习小组,小组之间互相抽查背诵的情况,还要不断督促学生背诵一些课外的名篇佳作。这样一来,便能营造出一种古诗词的诵读氛围,以此构建书香校园,落实古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够通过意境的描绘,展现出一个美好的画面,构造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学生在古诗词的浓厚氛围中,能够感受到古诗词所展现的别具一格的美,也能够和诗人达到情感的共鸣,充分感悟到诗人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与诗人、与诗词“共情”,便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由此,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描绘和想象,在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对古诗词内容的分析,让古诗词进校园的活动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顺利开展。
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文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古词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首词的瑰丽意境,在意境中感受苏轼对时光易逝的惋惜,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对功业未成的慨叹。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种低沉的情调,进而举一反三,回忆与明月相关的诗句,对比赏析,增强自己的文学积淀,让古诗词进校园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开展。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古诗词不管是从节奏还是韵律上来说,都有一个独具一格的美。所以要想真正落实古诗进校园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的开展,教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古诗词描绘的美妙意境。在这种意境的展示中,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进而增强自己学习古诗词的动力。
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文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李白的《行路难》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太行山的磅礴和壮阔之美。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旁边附上真情实感的朗诵,让学生沉浸在李白洒脱狂傲的情绪中,进而真正的感悟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以此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三、提高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技巧
学习古诗词离不开对古诗词的分析和探究,所以教师想要让古诗进校园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长久开展,就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技巧。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比如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等等,这些手法的记忆和运用,是最为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其次,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进行分析,比如乌鸦、桥、孤雁、杜鹃花等等,这些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需要学生结合诗词的内容有效分析。再者,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诗词句进行分析,主要是画面的描述、所用的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和其他相似诗词句的对比分析,这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分析能力。最后,则是对全诗意境的阐释,作者情感的表达,中心思想的分析等。这些都是古诗词分析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分析,学生便能够充分掌握分析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古诗进校园的活动便能够在语文课堂中长久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灿烂辉煌,浩渺如烟,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古诗词走进校园,构建书香氛围,让学生在诗词文化魅力的熏陶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董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 杨雅婷.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喀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