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锦昌
【摘要】在现代人才化的建设要求下,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价值观。以此来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素养。作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下形成的终生学习和社会发展生存的必要品格和价值观。本文从高职思政教育入手,分析了核心素养要求下,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希望能够为对应的教学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探讨 高职思政教育
在经济化和产业化的社会环境下,高职教育为我国各大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作为当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为我国的各项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核心素养”是当前人才教育重要的发展口号和方针,在高职思政课程中,其包括了政治认同、法制认识、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参与四个关键点。现针对高职人才教学要求,基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提出教学分析,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优化教学有所帮助。
一、分析当前高职思政教育中核心素养教学重点
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内容包括了理性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几个内容。基于课程建设目标,在市政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从历史文化建设、中国建设发展以及社会政治建设,群众基本权益等几个角度入手。目前,针对高职学生职业化能力需求,在思政政治教育方面有以下教学重点。
(一)核心素养教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加强核心素养教育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社会主义教育持续发展阶段,“培养社会经济建设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核心素养教育为优秀的职业人提供了知识、素养要求,为其人才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教育是保证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新时代建设下,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的职业学生,但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学生沾染了拜金主义,官权主义,为人处世狡猾失信,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意识,导致投入社会生产后,没取得相应的社会报酬。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为社会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培养出跟多有品德、有意识、有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专注于自身口碑,多关注社会建设发展,借助高职思政课程创造出更多有内涵有价值的职业化人才。
(三)核心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高职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及时实现自我价值,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政课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感,可直接服务基础建设,帮助学生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二、分析现代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质量,改革课堂教学内容,现已核心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素养认知能力弱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工作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强调职业化教学的同时,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技能方面,忽视了高职思政教育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改善建议。面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对学生的认知教育不当,没有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二)缺乏专业人才教学计划
在以高职教育技能化教学理念化,大多高职院校多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在高校内部也开设了大量的实验室和培训基地,但减弱了思政教育退广和资金扶持,尤其是核心教育培养教学不到位,大量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不强,认为“有艺走遍天下”,却忽视了个人情商、道德观、价值观、自我认同感锻炼,最终导致失业率提升。
(三)现代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建设背景下,社会中一些不良思想观念也在一点程度上扭曲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拜金主义、裙带关系等;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不利于学生思想认知形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
(四)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当代高职教育的管理人员和引导人,由于院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辅导员在关注学生生活、学业、家庭、院校工作的沟通时,心理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善思政课堂。若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业务锻炼,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势必要一落千丈。
三、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建议
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共识。 思想政治课程勇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学情的变化, 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将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 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提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政治课程程教学实效性。
(一)建立长效可行的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建议高职院校加强教育领导和管理工作,切实将高职教育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积极落实日常工作管理,以其及时解决学生思想政治和教育工作面臨的问题。其次,健全教育机构,院校和教师都应当成立专门的教育领导小组,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能力,加强教育部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和理论水平。再者,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基于思政教学要求,辅导员可设计本院校学生专业的实践、理论能力考核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护理质量,落实学生安全重任制度管理,奖励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最后,打造一批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议高职院校要坚持教育改革,解放辅导员教学压力,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教学生交流,积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高校可为内部辅导员提供教育培训、培训和校外管理工作、做好岗位转换和控制管理,并实现校外单位培训等教育活动,最终提升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和政治教育能力。
(二)改革教育内容,发挥教育作用
在现代教学改革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加強了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并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提出了可行的教育改革措施。笔者认为,要提升教育改革质量,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形式开展做起。对此,建议高职思想政治教师从思政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入手,坚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知识教育入手,坚持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改革创新,将理论性的知识实践化、简易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上,多开设校内实验、社会调研、校企合作交流等,为创新思政教育管理奠定基础。其次,针对现代教学资源,在改革教育基础上,建议高职思政教师优化课程内容,可充分利用核心素养教学内涵和价值,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涵,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道德修养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专业素养,实现现代化职业素养化教学目标。最后,要掌握社会主义的教学思想,多利用社会典型的真人真事作为教学案例,以让课程教学求真务实,学生也能感同身受,积极参与课程话题讨论活动。
(三)加强党政思想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要多借助基层党团组织制度建设、政治建设力量,集中学生的党政能力,协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发挥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管理作用。建议教师联合党支部团队,多组织有内涵、有寓意的团日活动,以此来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升政治建设、团队建设、学风建设热度。
(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针对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和内容,高职院校可从文化教育入手,通过建立积极地文明、积极、公平公正的校园文化,可潜移默化引导、感化学生。首先,院校应加强图书馆、阅览室、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使这些文化场地与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创新文化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相结合,建议教师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树立校园文化典型,为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各大高职院校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力度,在基于人才化建设,经济化发展的背景下,建议院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办学要求,坚持将核心素养教学的教学、培育联合,为培养出有思想、有立场、有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兰英.地域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以闽都文化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5):10-13.
[2]段浩伟.系统论视阈下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四化”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9):59-63.
[3]金明磊.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方向和新实践——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01):6-9.
[4]谢清,赵晓翀.核心素养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商论,2019,(05):248-249.
[5]肖金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全过程[J].文教资料,2019,(08):89-92.
[6]付锐.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科技视界,2019,(09):177-178.
[7]张立梅,王国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