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而要引导其掌握阅读方法。通过动手批注、摘录积累、写读后感、分享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精妙的词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获得更多感悟,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初中语文
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通过整本书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然而,若盲目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则学生的阅读效率不会很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词句理解、积累交流的过程中回顾阅读之本,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一、会旁批,含英咀华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辅助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运用批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减缓了,避免出现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等情况。学生还能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此外,学生若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了切身感受,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标注出来。旁注的过程就是学生含英咀华、深入思考的过程。
学习《老王》一文后,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展现普通大众生活状态的作品《骆驼祥子》,并鼓励学生运用旁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骆驼祥子》一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语句具有北京地域特点,展现出了独特的北京风情。教师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句子,标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有学生找到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场景,认为这一段写得很细腻,能很好地展现车夫的辛苦劳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发展进行旁注。如有学生在旁注中标注出了祥子每一次生活的起落点。在阅读完毕后,学生整理这些内容就能发现祥子的一生具有的特点。学生总结后得出:“祥子的一生都在和‘车做斗争,他每次要得到自己的车了,要过上好生活了,就会失去车,最后自己的生活变得一无所有。所以祥子和‘车的斗争,展现的就是普通劳动者悲惨的一生。”整合了这些旁注内容后,学生对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不仅如此,还由此逐步深入,探究作品的主旨。
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要引导学生围绕旁注的内容展开分析,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疑惑,这样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建构语言,提高思维能力。
二、勤摘抄,汇积小流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语感,发展其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要提升学生的语感就要积累更多的语汇,从涓涓小溪到汪洋大海,逐步提升能力。此时要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自己觉得值得借鉴的词语和句子抄录下来。学生在闲暇的时候可以阅读分析,看看是否能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精妙,提升审美赏析能力。
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全书,并展开摘抄活动,用“小报”的形式展现自己摘抄的内容。如有学生对《水浒传》中每一个主要人物进行了总结,在摘抄中分别选择了一段最能展现其形象的外貌、心理、行为、语言描写,并写下了自己喜欢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如对林冲这个人物,学生选择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片段,这段描写展现了林冲复杂的心理。学生还写下了自己的理解,认为:“林冲想要做一个顺民,但是世道却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林冲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文中那凛冽的风雪实际上也展现出了林冲内心复杂的情感,体现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无奈心情。”在这样的摘抄中,学生认识到如何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同时也认识到细节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设定,展现人物的性格。这样学生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会思考如何能更细腻更深刻地展现人物形象。
在组织学生展开摘抄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不断涵泳词句,用对比分析的手法思考这些摘抄的词句好在哪里。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提升了,其自主表达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读后感,表达审美
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读深读透,教师要引导其撰写读后感,尝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在撰写读后感的时候,学生可以围绕某些人物进行点评,也可以结合一些精妙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悟,还可以围绕其中的问题发出质疑。这些方法都能丰富读后感的内容,并提高学生审美表达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学习《三顾茅庐》一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并尝试撰写读后感。有的学生对作品中诸葛亮、周瑜等人物很感兴趣,其在读后感中结合这些人物进行创作,写出了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学生写道:“从这部作品我看出了诸葛亮最大的智慧不是他善于用兵、掌管社稷,而是他待人处事方面的态度。诸葛亮在刘备没有找自己的时候安于清贫,没有盲目地寻求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刘备找他之后没有退缩,而是果断出山,帮助刘备;在周瑜屡次刁难他的时候,诸葛亮没有气恼,而是泰然处之;最后还写了《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对西蜀的忠心。”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系统深刻地理解了诸葛亮的人物特点,得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学生围绕《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差异展开分析,探究作者为何要改编历史,思考其真实目的。
读后感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展开评论,也可以用散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文体形式展开创作,学生的思想和表达形式也更自由。
四、多分享,个性呈现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规定的作品以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个性化阅读,产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效果。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后要鼓励其进行互动交流。
学习《太空一日》一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寻找感兴趣的科幻作品自主阅读,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有学生选择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虽然和现在流行的科幻小说相比,它没有展现虚幻的太空,也没有展现外星人等,但是这部作品展现了优美的海底风光,对于一个不了解海洋的人来说,阅读这部作品能让人对海洋有初步的了解,还能激发人们想要去探访海洋的好奇心。科幻小说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而《海底两万里》正好做到了这一点。”此时鼓励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说说是否有类似《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精彩作品,推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互动交流中,有学生说道:“我以前认为科幻作品要读新作才行,今天交流之后我认为老作品也有自己的味道。”学生在此后尝试阅读了《海底两万里》,并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
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拓展了兴趣,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其见闻更加广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等阅读方法,学生可以先用浏览的方法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再选择感兴趣的作品进行精读,这样就在拓宽学生阅读面的同时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少作品的主題比较隐晦,很多作品在语言形式上也和学生熟悉的语言形式有一定的差距。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困难。因此要让学生回归阅读之本,就要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选择适用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小艳.基于部编本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J].课外语文,2020(3).
[2]赵桂珠.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0).
作者简介:徐璀(1977—),男,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