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滢柯 任重宇 郝宗继 姚慧
摘 要:目的:解析青少年肥胖与综合性运动能力间的关系,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指向性依据。方法:对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11名全体在校初中生进行测试。应用中国学龄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筛查学生肥胖,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的要求测定学生50m跑、立定跳远、肌力、耐力跑、坐位体前屈以及学生的身高、体重,分析肥胖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肥胖检出率为8.1%。BMI与除坐位体前屈外的身体素质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肥胖组学生的各项运动能力指标的成绩均低于非肥胖组学生。结论:肥胖与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降低肥胖的发病率可以很好地提升运动能力,学校可以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运动能力 肥胖 青少年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a)-0254-03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incidence rate of obesity and multiple motor abilities
LI Yingke REN Zhongyu HAO Zongji YAO Hu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comprehensive exercise ability in adolesc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k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Methods: 21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The BMI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screening for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as applied to screen the obes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detailed 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testing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he students' 50m running, standing long jump, muscle strength, endurance running, sitting forward bending and height and weight of students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s of obesity on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8.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MI and physical fitness indexes except sit forward flexion (P<0.05). The scores of various sports ability indexes of obese stud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 obese students. Conclusion: Obesity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tudents' sports abilit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obesity can improve athletic ability. Schools ca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by adopting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Sports ability; Obesity; Youth; Physical fitness
近幾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但其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1]。针对1985—2014年中小学生的体质监测表明,近30年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线性下降趋势,其中男生下降的速度远远高于女生[2]。其中,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比例在逐渐上升[3]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呈快速增长期,其中,男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24.2%,女生为14.6%[4,5]。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危险因素[6]。青少年肥胖预示着成年后的一系列不良健康影响[7],同时也有会造成青少年儿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8]。目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在此阶段实施早期干预和预防青春期肥胖对于运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1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中学生群体,探讨基线期的短暂性多项运动能力指标和基于随访1年后的肥胖发病率与持续性多项运动能力指标间的关系,为改善运动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在校2017级全体新生211名。其中,男生114人,女生97人。均排除身体形态异常、患有严重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运动能力的指标测量与选择
本研究对运动能力指标的测试包括50m跑、立定跳远、肌力(女生为1min仰卧起坐、男生为引体向上)、耐力跑(女生为800m、男生为1000m)、坐位体前屈。在学生2017年刚入校时进行基线阶段的运动能力指标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1年后进行随访研究,对各项运动能力指标再次进行测试,并进行最终分析。
1.2.2 运动能力指标的分类
本研究将测试整理后的各项运动能力指标数据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要求分性别、年龄对各项指标得分进行评价(100分为满分)。
1.2.3 肥胖的检测标准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的要求,测定学生的身高与体重,测试结果精确到0.1,并利用测得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测量(BMI)。依据中国学龄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将BMI为肥胖的学生分为肥胖组,将BMI偏瘦、正常以及超重的为非肥胖组。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卡片经初筛排除不合格变量,校正错漏项后,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统计分析,P<0.05为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学生肥胖检出率
本研究共筛选出17名肥胖的学生,基线期男生肥胖人数有14人(6.6%),女生肥胖人数有3人(3.1%),随访期男生肥胖人数有13人(6.1%),女生有4人(1.9%)且男生远远高于女生,如表1。
2.2 肥胖与各项运动能力指标的前瞻性队列分析
在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后,除坐位体前屈外,学生的BMI与身体素质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表现在肥胖会导致50m、立定跳远、1min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以及800m、1000m成绩下降,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变量后,呈現的指标依然是显著性相关。如表2所示。
3 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坐位体前屈外,肥胖组学生各项运动能力指标的成绩均低于非肥胖组学生组学生,提示了控制体重能使运动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学校可以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东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15,30.
[2] 吴飞,张锐,郑晓瑛.7~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时间序列分析——基于1985—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5):
71-78.
[3] 徐荥,蒲毕文,徐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制约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15,22(5):121-123.
[4] 王烁,董彦会,王政和,等.1985—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4):300-305.
[5] 陈贻珊,张一民,孔振兴,等.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9):
866-869,878.
[6] Ng T.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during 1980-2013: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4, 384(9945):766-781.
[7] 柯居中,刘晓琳,吴抗,等.社区居民肥胖、中心性肥胖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7):1310-1314.
[8] YU E L,GOLSHAN S,HARLOW K E,et al.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ldren with Obesity[J].Pediatr,2019,207:64-70.
[9] 于永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应把耐力跑放在首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77-78.
[10]李秋利,关尚一,张少生.大学生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抑郁风险关系的纵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78-82.
[11]佚名.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4.
[12]吕东明,马志君.运动干预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效果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1):156-157.
[13]吴晓伟,周丹萍.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097-1099.
[14]刘皓晖.浅谈肥胖的成因与危害及运动干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6):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