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春艳,杨辉
术后恶心呕吐是阿片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普通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30%,对于特殊手术或者特殊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高达70%~80%[1],恶心呕吐不仅导致患者疼痛和焦虑,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吸入性肺炎、气胸、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2],所以有必要进行有效的预防。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拮抗剂可明显预防术后镇痛期的恶心、呕吐等[3],文献已经证实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对恶心呕吐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止吐药,昂丹司琼是第一代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已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对应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meled intrar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引起的恶心呕吐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对延迟性呕吐效果甚微,盐酸帕洛诺司琼属第二代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其可高选择性拮抗作用于5-HT3受体,使呕吐反射中枢外周神经元的突触前5-HT3受体得以阻断,从而显著降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几率[4-5]。本文以剖宫产患者为对象,比较了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昂丹司琼在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产科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60例,均为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为对照组(不给止吐药),B组给予昂丹司琼,C组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吉欧停)。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肺、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2)术前有精神异常、听力障碍者、晕动病史者;(3)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术前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常规、血凝分析结果正常。
1.2 麻醉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均按要求禁饮、禁食,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所有产妇术中持续低流量面罩吸氧(2~3 L/h)。
1.3 术后镇痛方案 所有产妇手术结束前30分钟采用PCIA,A组为舒芬太尼150 μ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为舒芬太尼150 μ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为舒芬太尼150 μg+盐酸帕洛诺司琼0.1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输注速率为2 mL/h,自控镇痛PCA剂量为1.5 mL/30 min,并向家属详细说明PCA使用方法。
1.4 观察指标 由专人于术后各时间点(0、1、3、6、12、24、48 h)对所有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效果,<3分为优良,3~5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记录不同时间段内0~2 h、2~4 h、4~6 h、6~12 h、12~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观察记录头痛、头晕、呼吸抑制、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记录过程采用双盲法。
2.1 3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3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手术时间和使用舒芬太尼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2.2 3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所有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2.3 3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术后恶心呕吐大多发生在24 h内,术后24 h内B组、C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在术后0~2 h B组和C组产妇抑制恶心呕吐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24 h C组抑制恶心呕吐作用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2.4 3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组产妇均未出现头痛、头晕、呼吸抑制、锥体外系症状、QT间期延长等药物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是麻醉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6-8],呕吐发生机制可能为各种不良因素通过乙酰胆碱、多巴胺、组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HT等递质刺激外周感受器与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和神经反射中枢,5-羟色胺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肠黏膜下和嗜铬细胞),1%~2%存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促发带[9]。手术和化疗等潜在呕吐刺激因子可刺激5-HT释放入血,与其受体结合,诱发恶心呕吐[10]。5-HT3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最为广泛的止吐药,作用机制是选择性阻断位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和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达到中枢外周双重作用。昂丹司琼是高选择性的5-HT3亚型受体拮抗剂,其抑制恶心呕吐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11],从而控制恶心呕吐症状。盐酸帕洛诺司琼属于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选择性,亲和力相当于第一代30~100倍,可特异性的结合5-HT3受体,对外周、中枢神经信号传导至受体触发区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促使5-HT3受体内化,导致受体失活,其半衰期长达40 h左右,进而预防恶心、呕吐发生,且止呕作用维持时间较长,避免切口撕裂、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接受度、耐受度良好,与昂丹司琼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较高临床认可度[12]。
据本资料小样本的临床观察发现,在术后0~2 h,昂丹司琼与盐酸帕洛诺司琼二者抑制恶心呕吐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别,在术后2~24 h,盐酸帕洛诺司琼较昂丹司琼可明显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盐酸帕洛诺司琼用于其他手术恶心呕吐危急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盐酸帕洛诺司琼具有剂量小、效果好、亲和力高、消除半衰期长和不良反应轻等优点,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昂丹司琼,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