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孟琳,李冬云,惠娜
目前,临床上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多采用常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治疗,该种置管方式相较以往的浅静脉给药、深静脉置管术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品对血管的损伤,然而由于传统的PICC置管多为盲插,穿刺失败率较高,对于部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其置管失败率、异位率的发生风险更高,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易让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1-3]。因此,如何降低置管失败率、异位率对患者及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均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9月行PICC置管的12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将应用常规PICC置管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应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46~77(61.73±4.38)岁;体质量45~87(66.74±4.51)kg。观察组年龄44~78(60.87±4.57)岁;体质量44~89(66.22±4.37)kg。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者;重要脏器(心、肝等)功能正常者;凝血功能正常者;病例资料完全。排除标准:免疫抑制者;过敏体质者;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者;局部组织存在异常,可能会影响导管稳定性、通畅性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置管,应用碘伏对穿刺部位消毒,铺巾后,经过肉眼与触摸结合选取患者肘部较为明显的静脉进行穿刺,回血后将针芯退出,将PICC导管沿着穿刺针外套管缓慢置入,到达预定位置后经导丝拔出,并固定导管,将1.5 cm×1.5 cm的无菌纱布覆盖在穿刺部位,并进行固定。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DC-N2S型),取平卧位,将需要进行穿刺的手臂外展并与躯干呈90°,探查肘上手臂内侧的静脉区域,在探头压迫下血管呈现扁状变化且无脉冲为静脉血管并进行标记,测量PICC导管长度行常规消毒铺巾后进行穿刺,于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穿刺针与皮肤呈12~30°,穿刺针尖位于静脉前上方后缓慢穿刺,回血后置入导丝并固定,将针头拔出,肌肉注射2%利多卡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147)0.2~0.3 mL,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应用扩皮刀作0.3 cm左右切口,置入扩张器并检查其和撕裂性置管鞘是否松动,导丝尾部穿过扩张器及置管鞘后,沿着导丝将置管鞘置入血管内,同时撤出扩张器、导丝,用拇指按压鞘口进行止血,并经鞘口位置置入PICC导管,达到预定位置后,移出置管鞘,固定并调整导管长度,应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应用X线机(深圳市迈克瑞电子有限公司,MCR-6000型)确定导管末端位置。
1.4 观察指标 (1)置管指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2)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取10 cm刻度的游尺,让患者在上面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等级的刻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大于8分为重度疼痛。(3)观察并记录患者穿刺点出血、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移位、感染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置管指标比较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置管指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置管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置管中疼痛程度比较 [例(%)]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导管移位、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临床上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多采用PICC置管,主要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可避免化疗药品与患者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之大静脉血流速率较快,可迅速稀释化疗药品,规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4-6]。既往,临床上采用的置管方式多为肉眼观察结合触摸,但该种方式会增加置管失败率的风险,对患者造成身心上的不良影响[7]。因此,如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已成为临床工作人员所关注的热点及追求目标。
常规的PICC置管术,多采取盲插,针对部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穿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对机体组织造成了一定损伤,增加了感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8]。同时其在肘窝附近穿刺,肢体运动时,其内部导管会出现滑动情况,进而对血管内壁造成刺激,增加了静脉炎、感染的发生风险[9]。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置管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且导管移位、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以下优势有关:(1)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血管的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穿刺成功率,降低对血管周边组织的损伤[10-11];(2)塞丁格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扩张器及置管鞘来提升置管成功率,该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针对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有效提升一次穿刺率,降低了因反复穿刺对患者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及疼痛[12];(3)塞丁格技术结合超声可以对穿刺针的走向进行控制,且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内部情况(血流情况、位置等),进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13];同时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可以有效避开贵要与中间分支静脉的连接点,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因肢体运动导致的导管移位风险;(4)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选取肘上静脉进行穿刺,可以有效减小导管摩擦力,利于导管置入及固定,降低导管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进而可以降低静脉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14-1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时应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效果较好,可提升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