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2020-08-04 17:49梁颖斯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梁颖斯

摘要:新课改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文章探讨了通过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意志训练、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家校合力五务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以期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语文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害怕语文,语文课堂氛围容易乏味,学生不愿发言、提笔写作文时不知如何下笔,作业效果不大,等等。笔者也不断反思:课堂板书学生是否要抄?课文是否要教师细品后再教给学生?能否有更轻松有效的方式学习语文?教师期待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能发表不一样的意见,但遗憾的是,很少学生能做到这一点。中年段学生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做教师规定的事情。他们期待被教师表扬,害怕被教师批评,所以逐渐养成依赖教师、服从教师的消极学习态度。接下来,笔者通过分析中年段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学习主动性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主动”的释义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主动性是为达到积极目标行动的态度。学习主动性指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自觉自愿地学习。新课标指出: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学习主动性能有效促使学生期待动力系统,维持良好的学习活动,并趋向获得成功经验。研究表明,学习需要、自信心和情绪情感是学习活动动力系统的三大要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体现在直接学习需要、间接学习需要、学习目标、自信心和情绪情感等五个方面,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包括外化和内化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所以,学习主动性应当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最终目标,而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掌握和价值观建立的中介。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只有学生有了“我要学”的意愿,主动性才得以发挥。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无限的开心和喜悦,同时充分体会学习过程所带来的成就感;而“要我学”,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迫于外部压力被动进行,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感到困难和痛苦,从而消极对待。

二、小学中年段的语文教学特点

三、四年级是学生由小学低年级向小学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发展进程比较平稳、稳定,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课程内容难度比低年级提高不少,学生会感觉学习一下子变得难了,教师不会再手把手教学生学习,许多事情开始要靠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出现分化,倾向于自己对学习和作业进行独立思考,对教师和自己有自己独立的评价,同时在乎同伴的评价。他们对外部的依赖性日趋减弱,但自觉性还没发展起来,自制力和坚持性表现出一种下降趋势,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提高,和同学能相互帮助,但还具有明显的利我特征。此阶段是学生构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更是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期。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习汉字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阅读方面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昧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小学中年段是一个过渡期,课程标准有了新的变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形成学习力。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从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中不断获得满足,就会主动花费时间、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探索语文的奥秘,同时也为之后的语文教学活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影響中年段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因素

(一)学习动机

动机指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动作用,作用于学习的全部过程,能较好调节学生学习行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受语文学习动机制约。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激发动机,动机促进学习。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主动性的指向是一致的。譬如,完成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任务时,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恰当水平的语文学习动机能让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和高涨的热情去解决它,并获得满足感。

(二)兴趣

兴趣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神专注地去获取知识,高质量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学生在课堂上能跟上教学节奏、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并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疑问能主动请教或参阅资料。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外学习活动,自觉培养和发展能力,有助于发展语文学习能力。

(三)意志

意志支配和调节学习行动,行动的目的越明确,在学习过程中需克服的困难越多,则越能激发出坚强的意志。要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重视学生的意志培养。在语文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需要

各种需要推动着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需要分为直接学习需要和间接学习需要。直接学习需要对学习活动有推动作用,间接学习需要或许会促进学习活动,也可能妨碍学习行为。大多数学生把学习当成另一种需要(如教师的称赞、家长的要求、奖励等)的实现手段,而直接学习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启动和维持有更重要和直接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产生直接学习需要。

(五)学习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学习策略的影响。认知策略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方法,是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操作水平而采用的各种程序和方法。个体拥有的认知策略的数量及习得水平影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原因。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和程度,以及对所获得的知识再加工,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学生认知策略的数量多少,会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

(六)外部因素

信息时代网络发达,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过多停留在学习之外;家长专制的教育形式、不和睦的家庭氛围,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实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学校学习氛围以及同学间的协助合作关系都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措施

(一)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语文活动中渗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语文学习既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又和以后的学习、理想、提高民族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使目的看得见、有吸引力。学习动机源自求知欲的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研究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学生关注点相关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语文学习的动机。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给予学生学习效果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教师提供的信息反馈,不仅要肯定进步,还要指出缺点,共同商议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在合适水平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积极主动进行语文学习,体验快乐学习。

(二)意志训练

培养学生的意志,首先是要引导学生立志向。“志”就是志向、目标,能调节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动力作用。学贵立志,苏轼指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列夫·托尔斯泰也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其次是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并且要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再次是要引导学生与困难作斗争。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由于小学中年段学生心智不成熟,教师要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去完成。学习环节、作业等语文训练活动都应严格要求学生,指引他们刻苦练习,自然而然,学生就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三)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中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持久性和自制力较差。首先,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维持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其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创造出新的形象,产生新颖奇特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的改写、扩写、续写就需要创造性想象,多给予开放式的题目,不给予过多的评价,放手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诵、复述、讲故事、演讲、辩论、戏剧、口头作文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教学;采用仿写、日记、书信、我来议一议、读书笔记、诗集、手抄报等方式进行书面表达教学;采用设计问题、读书报、课外欣赏、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还可以进行朗读表演、对话表演、课本剧表演。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以学生带学生,互帮互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目的会更加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教学过程中,以班集体内小组式学习,让大组长带小组长,小组长带组员,教师把授课任务设计成几个问题布置下去,个体如无法独立完成就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每次选派不同的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加以适当指导、鼓励。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信心、满足感,促进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形成。

(四)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恰当的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沟通,它有着导向、鼓舞、动力等功能。教师应善于使用激励策略,及时准确地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大力表扬;对学生提出的异议,充分理解;对学生的错误,宽容指引。切记使用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有了进步,获得了成功,要及时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产生愉快情绪和愉悦心理,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看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进行自我调控。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一是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依据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二是把握时机,如复习、尝试练习、讨论质疑环节;三是教给学生自评、互评方法,如对学习活动过程或者结果的评价,根据问题的条件、性质进行条件评价等;四是创新自我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述、小组对辩、师生对辩等;五是借助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不仅让对自己课堂的参与情况进行总结,还是对学生自信的挑战,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满足感。

(五)家校合力

学校教育需要国家、社会的全力支持,而学生的家庭又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完善的家校联合教育机制能让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把学生教育得更好。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让教师与家长不断沟通,共同研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笔者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教师带着一颗爱心,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发展学生能力这几點,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就会被唤起,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浅谈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