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斌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课堂的重要一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了高中生阅读的基本目标。学生不仅要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还要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以便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教育部2018:17)。然而,阅读课的开展不能只关注文本本身,还要关注学生与外部环境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下面尝试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究其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指导作用。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首次将生态学界定为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后,学者们尝试从生态的角度展开研究,催生了一些学科,如生态翻译学、生态批判主义、生态美学等。1912年,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首次尝试将语言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72年,斯坦福大学语言学教授艾纳·哈根(Einar Haugen)明确将语言的研究与生态联系起来。他在《语言的生态》(The Ecology of Language)一文中首次提出“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Haugen 2001:57)。“语言生态”是一个隐喻,它将语言的生态类比为生物的生态。这一概念暗示着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也很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与萨丕尔不同,哈根(2001)基于“语言生态”这一隐喻,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生态。在“语言的生态”中,语言不仅仅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还与语言、与言语社团存在相互联系(Haugen 2001)。
“语言生态”这一隐喻也给予语言教学界一些启示,继而衍生出生态语言教学观。生态语言教学观有四个重要理论——突现论(emergentism)、符担性(affordance)、生态位(niche) 和流变性(dynamic)。其中,吉布森(Gibson 1986:127)认为符担性暗示着动物与环境之间互动共存的关系。例如,笔提供了“书写记录”的符担性。吉布森(1986:127)还指出,动物(包括人类)会感知和领会生态位所提供的符担性,继而产生某种可能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符担性的感知能力与人的认知有关,如成年人能感知笔提供“书写记录”的符担性,而婴儿却不能。生态位是指学习者使用语言的地方(如英语课堂)和学习者在话语共同体中的地位。学习者需要在生态位中相互竞争,并利用环境资源来感知符担性,这样才能习得语言(Menezs 2011:63)。而突现论则是整个生态语言教学观的核心。语言是一个多主体的、复杂的、动态的、适应的系统突现出的特征的总和,语言学习则是学习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相互作用中突现的过程(吴文 2011:58)。
生态语言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囊括语言教学的各个因素,如教师、学生、语言及整个教学环境等。罗志定(2005:118)指出这些因素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关系及师生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关系等。根据生态语言教学观,教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符担性(师生互动);学生则相互竞争获取环境资源、利用资源去感知课堂提供的符担性(生生互动),让学习内容逐渐突现。下面基于生态语言教学观,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评析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
本课例选自广东省珠海市的一堂市级公开课。该公开课由两位教师以同课同构的形式开展,授课时间为40分钟。其中授课教师A有同课同构形式的公开课授课经历;授课教师B已任教本次授课对象半个学期,比较了解学情。
本堂公开课是基于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开展的阅读课,阅读篇目为An Interview。这是一篇采访,主要内容是一位古希腊作家穿越到2008年,并采访了一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者可以从两人的交谈中了解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异同。
授课对象是广东省珠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该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然而,该班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听、说能力欠佳。因此,教师在课前给该班学生布置了预习课文和初步熟悉生词的任务,以便他们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提高课堂上预示性的感知能力。此外,该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上教师的指令要简单、清晰,提供尽可能多的符担性,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1.知识方面:学生能够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并对比古代奥林匹克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异同。
2.语言能力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关键词interview,interviewee,interviewer,difference 和similarity;能够熟悉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对采访类文本有更好的理解,并能以采访的形式进行对话。
3.情感态度方面:学生能够学习和培养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中。
1.热身
在该环节中,授课教师B首先向学生展示他们在刚刚落幕的校运会上的照片,并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o he/she is?”简短的问答过后,授课教师B在班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奥林匹克知识问答竞赛(见表1,三个分值代表了题目的难易程度),导入这堂阅读课的主题。
表1
【反思】这一环节可以体现出课堂生态主体间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以刚刚落幕的校运会为情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感知课堂的符担性。随后,教师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奥林匹克知识问答竞赛,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活动中营造了一种竞争氛围。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感知这篇文章讲的是奥运会。此外,“生态语言教学观还要求教师充实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知识”(何芝芳2016:153)。因此,教师在奥林匹克知识问答竞赛中渗透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奥运会有更多的理解。然而,竞赛中的大部分题目相对陈旧,缺乏时效性,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困难。根据生态语言教学观,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与兴趣,设置更多时效性的题目,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让其了解奥林匹克文化的目的。此外,在比赛后教师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总结。根据生态语言教学观,教师应关注教学环境与学习个体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借此机会,参照奥运会的颁奖形式给最终赢得竞赛的小组颁奖(如颁发奖牌和橄榄枝)。这样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接下来的阅读活动。
2.快速阅读
阅读前,授课教师A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的题目和全文,体会文章的行文特点,从而感悟文章的体裁。随后,向学生展示一张采访者采访的图片(见图1),并讲解关键词interview,interviewer和interviewee,让学生加深对采访类文本体裁的了解。接着,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并带领他们完成如下有关文章大意的多选题:
What does the passage tell us?
A.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B.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C.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E.Good and bad effects of the Olympic Games.
图1
【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图片的方式继续创设“采访”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采访类文本的特征,并带领他们审视题目和各个选项,找出关键词,选出正确选项。图片展示、预览题目等方式很好地缩小了学生感知课堂生态符担性的差异。换言之,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和大致内容。
3.扫读(细节阅读)
授课教师A让学生扫读第一段,找出采访者与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之后,随机抽选一名学生到大屏幕前,在教师的指示下,与台下的学生一起画出关键信息思维导图(见图2)。
图2
【反思】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生态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互动环节。即使在对同一段落的阅读中,不同学生寻找采访者与受访者基本信息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只有根据教师明确的指示,才能成功地感知生态课堂的符担性,从而找出有效的基本信息。
4.小组阅读(细节阅读)
授课教师B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以四人小组阅读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各自负责一个判断对错的问题(见图3)。学生找出答案后,可分享给其他组员并汇报。
【反思】在进行小组阅读前,教师明确地给每一个组员分配任务。换言之,在进行这一阅读活动前,教师提供足够的符担性。小组阅读能促进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阅读活动。首先,学生独自利用仅有的环境资源(即分配到的题目)感知课堂提供的符担性;然后,组内分享答案,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生态位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展,继而获取更多的符担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因课堂时间有限,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只分配到一道题目,可能会出现学生在文章前半段找出答案后便放弃继续阅读的情况。因此,在小组阅读活动中,教师给每一位组员设置的问题障碍需要仔细推敲。
5.找出不同点(细节阅读)
授课教师B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阅读前,授课教师B明确要求学生找出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不同点,并填写下页表2。
表 2:Differences
【反思】表格填空均能为学生提供符担性,使他们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有所感知。
6.情感态度问题(细节阅读)
授课教师A给学生提出一个关于情感态度的问题:“What are those countries’attitudes towards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反思】这一环节符合生态课堂的要求。在生态课堂中,英语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素材,还应该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人才(何芝芳 2016:153)。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其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
7.模拟采访
模拟采访是整堂阅读课的产出环节。授课教师A让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模拟采访对话练习,对话练习之前为他们提供对话模板(见图4)供其参考。
图4
【反思】学生碍于多门学科的学习压力,往往缺乏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和动机;碍于语言环境,也往往无法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堂练习是一个宝贵的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细读文章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采访对话练习,能加深对采访类文本的理解,也能将采访类文本中的用语学以致用。根据生态语言教学观,语言习得就是突现的过程。模拟采访活动能让学生头脑中突现出“采访”这一体裁。但是,教师提供的对话模板未紧扣本次教学的重点词汇,如difference,similarity等,不利于学生语言目标的突现。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都应紧贴教学目标。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依然担任着教学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如在本次课例中,教师可在最后的模拟采访活动中突出本堂课的语言目标,使得重点词汇如difference,similarity等在学生的运用中突现出来。第二,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清晰明了。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清晰、简洁的课堂指示,缩小不同层次的学生感知符担性的差异。第三,教师的教学手段应多样化,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本次课例中,图片展示、小组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感知环境符担性的能力。第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主题引入相应的英语文化知识,如本次课例中的奥运会知识、采访类文本分析等,从而扩大学生学习的生态位。
第一,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应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在阅读活动中与同伴相互竞争环境资源,主动感知环境提供的符担性。第二,学生应加强课外学习。梅内塞斯(Menezs 2011:63)提到,课堂资源不足以让学习者成功习得语言。因此,学生应扩大学习的生态位,在课外寻找更多的符担性。换言之,学生应在课外加强英语语言的输入,通过看书、看电影等方式加强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感知符担性的能力。
生态语言教学观把课堂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关注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互动。从生态角度观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