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2020-08-03 08:47
南方医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师制高校教师师德

杨 森 陈 晨

(1.济宁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 济宁 272067; 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教师培养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1]。这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抓住了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显然,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应具有超优先地位[2]。作为教师队伍生力军的青年教师,应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因此,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可以引入导师制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

1.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内涵

在职培养是教师在不离岗的情况下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的过程,它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途径[4]。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除参加岗前培训、在职攻读学位等在职培训形式之外的一种提高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补充制度。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高年资教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使其尽快达到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种培养制度。

2.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组织与实施

2.1 遴选合格的导师

合格导师的选聘是保证青年教师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美国教育家本纳(D.C.Berliner)提出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理论,从新手阶段起步在经过一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后,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发展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并在以后经过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直至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首先应是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夯实的知识基础,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熟悉各教学环节;同时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明晰本学科领域当前的研究前沿和方向,业务水平和学术造诣高;另外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选聘青年教师导师时,应考虑具备以上素质的业务精干型教师或专家型教师。

2.2 导师制定培养计划指导青年教师

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意见》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导师要关心青年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5]。”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办学质量的根和本。导师要根据被指导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其发展方向,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熟悉并基本把握各教学环节,例如,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编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批改作业等,并定期检查;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导师要跟班听课,并及时对青年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认真督促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2.3 考核评价青年教师与导师

每学期末,被指导的青年教师要从思想认识、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导师每学期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以及改进情况进行总结。指导期满后,导师对被指导青年教师是否可以胜任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任务等提出明确结论,学校和二级学院组成的考核组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并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

3.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方法

本文以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为主题,这一主题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范式不能够充分予以回答。鉴于此,本文以某地方本科医学院校为样本校,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17年度该校新入职教师中的9名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为了让受访者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形成思维和谈话的定势[6],研究者采用半开放性访谈方式,对2017-2018年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每次访谈时长为30至60分钟,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1。

3.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将青年教师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师德引领”、“教学指导”、“科研指导”、“情感交流”等。

其一,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师德引领上发挥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三大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品德良好和业务精深的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教师个人幸福生活的保障。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师德问题的出现是零容忍的,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道德风尚应大力弘扬。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受访教师对导师的师德修养以及人格魅力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例如有教师谈到:“李老师是一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有着极高的职业道德与师德修养,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我领悟到了教学的真谛,学会了担当。(I1)”“导师能够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这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引领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高校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工作责任感,如何真正做到为人师表。(I6)”“孔老师以实际行动深深地感化着我,她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变得对学生越来越有包容心,对教师这项职业更有责任感。(I2)”导师所彰显的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水平对同行教师或晚辈教师的职业价值追求和职业道德素养产生明显的教育引导作用和榜样力量。教师作为社会道德高标的引领群体,理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和榜样。

表1 样本校个别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其二,导师在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能给予指导。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通过不断成长将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成为教师教学专长,即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杰出知识和技能。对专家教师专长的理解,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从导师的教学经验中获得专长,甚至还可以促进教师产生专业自豪感[7]。访谈中有教师谈到:“在导师制期间,马老师指导我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教材分析,指导我如何进行备课。在我授课时,多次听我的课,进行悉心指导。不定期对我批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我整改。(I3)”“导师在听我的讲课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缺点。这些教学中的细节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让我懂得了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I9)”“导师耐心带领我旁听学院优秀高年资教师授课,和我一起总结分析示范课授课经验。另外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帮助我熟悉高校教学方式,对我的课件、备课内容进行精心审阅修改。还不定期地邀请各教研室老师参与和指导我的讲课,客观总结分析我讲授的优缺点,帮助我总结教学经验。(I8)”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对于导师指导的重要方面——教学能力,导师结合青年教师的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情况制定教学指导计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给予具有个人经验的示范性指导,同时结合旁听、跟班听、讲评等形式进行横向和纵向深入的交流与指导。这让受访教师从学生身份过渡到教师身份的第一年就能够熟悉教学过程和理清教学思路,从容应对课堂教学。教师教学专长需要在情景中训练,并且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8]。因此,如何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过程中训练教师,并通过教师的反思使之获得教学专长,是今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探索的方面。

其三,导师在青年教师科研过程中能给予引导。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既是教师教学的内容和领域,也是自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大学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活动,并将从研究活动中获得的见解与成果直接用于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的义务[9]。访谈中可以看到,导师对科研能力尚且薄弱的青年教师在标书撰写、论文修改、科研设施配备等方方面面给予了细致充分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例如有教师谈到:“自入职第一天起,刘老师就指导我开展各类基金标书的撰写。还经常指导我开展相关实验,帮着联系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I4)”“李老师会经常给我分享一些她的科研经验,讨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科研话题,并会给我很好的研究建议。(I1)”“我的科研工作中遇见的最大问题是学校没有相应的科研设备,使得科研工作难以开展。为了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导师主动帮我联系本地的其它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为我的科研工作扫除了很大的障碍,给予了我特别大的帮助。(I7)”“王教授在我申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对我的标书逐字逐句地阅读,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阅读纸质版标书时,王教授认真细致到指出两页表格的最下线不在同一水平位置,会给专家评委造成不认真的印象从而影响评分。这件事情一直激励我以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科研工作。(I5)”

其四,青年教师导师制在情感交流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感情在教师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感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人际交往和自身幸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访谈中研究者对于此方面的反馈情况也进行了调查。有教师谈到:“李老师就像大姐姐一样在我迷茫困顿时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让我尽快地适应高校老师的生活和教学环境。(I1)”“平时,刘老师对我嘘寒问暖,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她都特别真诚地和我分享她的经验,让我倍感温暖。这些点点滴滴让我深深觉得,在高校工作初期遇见这样一位导师,实在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I4)”“记得在刚入职参加工作时,自己处于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自然有很多不适应。马老师了解到我的思想波动后,经常找我聊天交流,使我很快就度过了这样一段难熬的过渡期,可以很快实现角色转变并积极投入工作。(I3)”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青年教师群体在职业生涯初期往往面临着各种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种种压力会极大的压抑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有时光靠自身的调节是难以解决的。作为同行和长辈,导师在青年教师的这个特殊时期能够给予无法替代的情感关怀,为青年教师在心理和情感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情感因素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但又是不容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感情因素逐步被关注,在教师培养和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必然要增加教师感情模块,考虑教师的感情因素,给青年教师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

3.3 结论

通过质性研究可以看到,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促进青年教师尽快积极成长的有效形式。导师带徒的过程是星火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携手追求共同理想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导师和青年教师的教育成长之路将共同延伸,愈走愈宽[10]。

猜你喜欢
导师制高校教师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致良知与师德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