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与师德

2021-06-01 21:29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王阳明体悟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良知”就是知善知恶、是非之心,“致”就是推及、实行。因此,“致良知”有体认良知和实现良知两层内容。体认良知即本人的自我修养,实现良知则是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如果是没有经过体认和实现的良知,就等同于没有良知;换言之,若没有良知何以致良知,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良知即为师德。师德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自教师职业出现就伴随存在。韩愈讲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陶行知讲教师,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之谈。师德的呈现,就是教师的“致良知”。故笔者以为师德应该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良知,教师要明白教师职业的善恶是非,要知道教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师德最基础的要求。

绝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师行为的该与不该,却没有经过自己的体悟,没有把教师的良知深入心灵。没有体悟的知就是无知。只有通过自身的体悟,感之于行为,付之于行动,良知才真实,师德才有生命。没有真实的师德,没有有生命的师德,怎么能践行师德呢?故师德的体悟是师德的第二要求,也是师德问题的根节之一。

体悟师德,自我修养固然重要,但没有把师德见之于行为的能力即师能,最好的师德也枉然。正像渔民有一张好网,但不知道如何捕鱼,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师能是师德的第三要求,也是师德问题最关键的症结。

根据相关部门對不同年段的教师进行的问卷调研,97%的职初教师,对如何管理学生感到茫然。53%的老教师,不是没有师德,而是缺乏有效实施师德的能力。没有有效的师能,极易好心办坏事。

因此,学校在加强师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师能的培训;教师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师能的锻炼。

致良知关键在于良知的体认和致的有效,行知合一不仅讲的是行为与良知的统一,更要求良知的真实体悟与行为的科学有效。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需要这样的“致良知”。

(文|张晓方)

责任编辑:刘怡然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王阳明体悟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萌宠
真正心平气和
懂,才能得
王阳明龙场悟道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真正心平气和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