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瑜
摘 要:美工区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通过绘画、剪纸、手工等锻炼动手能力,并初步具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达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笔者以所任教班级为例,从如何营造一个安全、开放、富有趣味性的环境出发,探析美工区环境创设、组织实施美工区活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美工区活动; 环境创设;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00-002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美工区活动重在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通过作品解析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环境创设、活动安全性、幼师角色等。笔者以任教班级为例,从如何给幼儿一个安全、开放、富有趣味性的环境出发,探析美工区环境创设、组织实施美工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美工区活动的类型
笔者任教于大班,开设的美工区活动包含了绘画、手工、泥工三大类。绘画中包含自我创作和涂色活动。手工包含剪纸、撕纸、折纸等,旨在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泥工包含各种泥类作品的塑型,如太空泥、陶泥等。
二、美工区活动环境的创设
美工区是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的重要场所,因此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位置:美工区活动位置的选择要靠近洗手间,以便幼儿洗手、取水、换水。
2.采光:采光也是环境创设的因素之一,好的采光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
3.要求:美工区应相对安静,考虑区域设置的“动静干湿”原则;如隔断建构区和美工区,动静要分开;美工区要靠近水源,干湿要有度。
4.功能分区:活动空间充足时,应将绘画与剪纸、泥工等分开游戏;作品展示区也是环境创设的内容,幼儿作品的展出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激发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笔者所任教班级的美工区是一个由桌子和材料柜组成的室外采光较好的区域。为了方便幼儿操作设置了一个可移动的材料柜,通过推拉的方式将区域扩大缩小,增加了空间的可利用性。
三、美工区材料的投放
材料的投放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宜的材料是幼儿创作的催化剂。材料投放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安全性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考虑材料是否安全,如玻璃等容易受伤的物品是坚决不能投放的。
2.环保性
环保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美工区需要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不仅能废物利用还能促进亲子关系。
3.多样性
美工区的材料不仅要数量多还要类型多。大班幼儿争抢比较少,但也不可避免。
4.可操作性
幼儿教师在给幼儿提供材料的同时,也要让幼儿自主开发游戏的玩法。如一次区域活动中,老师拿来一根树枝,没有介绍玩法就投放进了美工区。第一天游戏时,幼儿拿着树枝进行涂色活动;第二天幼儿拿着树枝用彩色纸条装饰。这样材料的可操作性就能够发挥到极致了。
四、美工区活动的实施
1.角色的定位
(1)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规则的制定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前教师进行环境创设,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活动规则的制定,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丰富材料的提供使幼儿有了选择权。
(2)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出现困难时,引导幼儿继续活动;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但要及时退出,还给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
(3)教师是活动的评价者。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表扬幼儿良好的行为,批评不良的行为并进行纠正。教师还能通过幼儿作品剖析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教师在美工区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去教育、引导、鼓励、关心每一个孩子。
2.活动的过程
(1)规则的制定。在活动前教师要说明规则,也可亲身示范让幼儿更加理解规则。如告知孩子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能用剪刀戳人。
(2)介绍新材料。新材料出现时教师可以介绍新材料,如将树叶作为新材料,教师可在游戏前询问幼儿想用树叶做什么。
(3)自主选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教师要仔细观察,当出现争抢等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如果出现不安全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
3.短板与长板
在活动开展中总会发现各种问题。笔者所在的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个体差异是正常的,但也值得教师深思,问题出在哪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注意力无法集中。幼儿注意时间比较短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起的,也是幼儿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大班幼儿注意时间在25分钟左右,那么时间的把控对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而言是很重要的。为此材料的投放要多样且富有趣味性。
(2)发展层次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每个幼儿有八种不同的智能,每一个智能的发展都包含着一些不定因素,如外界环境的影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变化等。幼儿发展层次的不同,使得同一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了不同的能力水平。教师要准备适当的材料,并且在活动中耐心引导。如剪纸活动,幼儿动手能力强则可以准备复杂的图形;如果能力较弱可以从最基本的开始。
(3)作品缺乏创造性。
很多课堂上呈现范画教学,幼儿只是进行模仿,使得作品缺乏创造力。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4)介入的适宜性。教师要适时介入。教师在介入时要先观察,当幼儿活动无法进行再介入。
美工区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活动,幼儿在进行美工区活动时,发展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整个活动的有效设计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精力,作为老师不能虎头蛇尾,应持之以恒做好美工区活动的组织。
参考文献:
[1]刘冰冰.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pp.24-25
[2]李琳.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研究[J]学理论,2011(02),pp.275-276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周爱国,周爱艳.有效开展美工区活动的策略新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10)
[5]莫正华.有效发挥美工区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