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傲特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营养越来越重视。高校在进行营养宣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营养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食品营养配餐; 课程思政;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TS2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48-001
1.课程简介
食品营养配餐是食品科学专业、保健品开发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用基础营养学知识进行食物选择和搭配的重要应用课程。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营养配餐主要内容包括常见食物原料基础知识,营养配餐设计的理论依据、营养食谱的编制方法、特殊人群的营养配餐设计、常见慢性疾病人群营养与配餐设计、食补养生膳的设计和实训课程。这门课程系统全面的阐述了食品营养配餐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食品营养配餐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健康重要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营养搭配,如月子餐、减肥餐、幼儿餐等各种营养餐。近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更多人的明白通过饮食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一定要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高度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2]。该门课程涉及食品化学和基础营养学等学科知识,课程安排在专科第四学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仍有欠缺。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因素尤为重要。
“课程思政”的改革实施,教师是关键。专业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知道自己不仅仅要进行“授业解惑”,更要立德树人[3]。其次专业课教师要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主动发掘自己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后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进行思政教育[4]。这些都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时事热点,抓捕课程思政信息。“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更好的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
3.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文化,而中国的美食文化可以说是其根本。在食品营养配餐的第一章中,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食物原料的基本知识,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是《食品营养配餐》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最佳体现。食品营养配餐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配餐与设计明确不同人群的最佳饮食,体现严以律己的“修身”美德;第五章常见慢性疾病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可以很好的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服务,体现尊老爱幼的“齐家”美德;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强调了特殊人群和疾病人群,要求以后从事食品工作的谨慎和专业,体现勤劳敬业的“治国”美德。
3.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方向阐述了我们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因此,就要求教师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人生理想。《食品营养配餐》第一章常见食物原材料基础知识中的原材料除了传统食材,还有现在社会新晋食材,食材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前辈们不曾敢想象的,而这一切是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科学家们科技创新的结晶。中华人民的辛勤劳动带来了繁荣富强的国家,繁荣富强的国家保护着辛勤的劳动人民。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职业,不同职业也要求不同的营养摄入,自然而然地营养配餐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特殊人群和慢性疾病人群。食品营养配餐中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即是国家富强的需求,也是国家富强的体现。
3.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原因也是“病从口入”。中国自古就有食补的传统,但是依然存在“以形补形”等不科学的观念,不科学的食入来路不明的食材即是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食品营养配餐中第六章食补养生膳的设计教学中不仅可以学习科学的膳食设计,也让学生们理解合法获取食材的必要性。如今法制社会深得人心,食补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环,但是要摒弃野生的比饲养的更有营养的观念,使用野味既是违法的,也是不健康的。法制是社会运转的标准,课堂中结合法制的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的体现。
食品营养配餐的课程内容具备鲜明的思政元素,为该课程教学的思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激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18sjjd014)
参考文献:
[1]宁喜斌,晨凡.高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023(017):153-154
[2]余森艳,李志红.“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20,36(01):162-163
[3]刘亚平,王愈,石建春.“食品包装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19)
[4]曲丽洁,兰凤英,魏东等.“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24)
[5]肖娜,龙伟,冯文文等.“食品原料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