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沟通 生成探究课程

2020-07-29 18:03:31贾明娜王振强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小学科学

贾明娜 王振强

摘 要: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沟通; 探究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67-001

《摆》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有依据地提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认识“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并用所得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问题对话,有效沟通

在平时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计时工具?有的学生能及时回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沉默不语。拿出一个“摆钟”,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摆钟,孩子们很快发现“摆钟下面有根线和小锤子”。引出关于摆的概念和結构,摆线、摆锤摆角。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摆有什么样的秘密。

二、科学探究,发掘问题

老师拿出课前做摆的装置,提问你能让它摆动起来吗?请同学演示并讲解:拇指和食指轻轻抓住摆锤,形成夹角(与铁架台保持平行);轻轻松开摆锤;这样就完成摆动并记录次数。此时,学生并不清楚如何记摆的次数,根据经验判断。引出摆次数的概念即一来一回记一次。通过对话,学生对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请同学分别测量1号、2号摆各摆动10次,需要的时间?(准备好铁架台、线、钩码、秒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随机请两名同学进行实验。消除了两位同学的紧张情绪,同时也表现出对学生的人格尊重——练习之后提高成功率,增强孩子们自信心和成就感。实验后,发现1号摆用时9秒、2号摆用时13秒。此时学生充满疑问,为什么会出现时间不同呢?老师引导: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通过观察摆的结构外观发现可能与摆线长度、摆动角度、摆锤的重量有关。

三、方案交流,强化条件

学生发现可能存在影响摆的快慢因素后,顺势引导想知道摆线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怎么做?摆锤的轻重呢?摆角不同呢?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节省时间,将全班分为3个大实验组:A组研究摆线长短;B组摆锤轻重;C组摆角大小。同时提醒:比一比哪个组讨论设计的方案最简单,不能被别组的同学偷看。老师的语言暗示学生讨论交流时要小声,既尊重了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轻松氛围,又保证课堂有秩序进行。小组讨论好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汇报。A组代表来说一下怎样研究摆线长短?相同的不说,有不同的请补充。学生答道:改变线的长度进行测量,然后比较时间的长短。追问:研究摆线长短时,需要改变的是?生:摆线长度。不能改变的是?理由?生:摆角大小、摆锤轻重,再改变一个的话,变量就多了,无法研究。此时,再次强调研究摆线长短时,只能改变线长短,其它都不能改变。继续追问:第一次摆线准备取多长?第二次取多长呢?生:20 厘米和10厘米。如果现在摆线长是20厘米,把摆线缩短到19厘米,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长度相差太少,时间差异太小,无法准确研究。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表达上可能存在些许的不精确。为较少实验误差,操作实验时都会选择两个长度相差较大的摆线进行研究。

接下来,请B组代表说一下各组研究摆锤轻重的操作方案。第一次用塑料钩码,第二次用金属钩码。追问:其它条件呢?生:保持不变。老师再次强调只调换钩码,其它所有条件都保持不变。同样对于摆角设计方案,强调两次选择不同的摆角时,摆线一定要拉直,减少对数据的影响,其他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社会情感,虽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把学生置身于熟悉、舒适的教学环境,在组内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丰富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精神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后面的小组实验奠定基础。

四、实验操作,验证假设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交流,学生对实验有了清晰的思路。实验前,请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确认。实验开始后,老师不断巡视,以便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引导指正,同时也了解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给予指导。实验结束时,请各个小组归还实验器材,记录员把实验数据填写到黑板上的表格里。最后请大家分析全班的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先看摆线长、摆锤轻重,再来看摆角大小。生: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慢,摆得就越快;生:摆锤轻重与摆的快慢没有关系;生:摆角大小和摆的轻重也没有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在一定误差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数据差别不大,可以认为没有影响。如果数据有问题,让那个小组汇报是如何做实验的,并汇报每次的实验数据。例如,A组摆线一样长,数据不一样,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生: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造成。师生共同探究实验,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仅与摆线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课程这部分为研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遵循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讨论交流——实验操作——收集整理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老师的宏观调整,小组交流,组员之间的探讨,智慧共享,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获得成就感。

五、社会实践,促吸新知

最后,老师提问:一个摆钟的计时慢于标准时间,可以怎么做?理由是?课下进行研究。

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学生成长认知重中之重的一部分,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反思自己的已有知识如何运用于当下的生活,以此巩固自己的基础认知并吸收实践新知。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利用学生急于证明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在课下解决课堂留下的实践应用题,既促进了孩子对于新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运用中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并能随时调出加以应用,这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既满足科学大纲对孩子科学素养能力培养的要求,又让学生的学习之路走的更远!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小学科学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55:00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51:37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36:24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