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支持式3D打印种植导板在即刻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25 13:50:18陈振宇潘颖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导板精确度种植体

陈振宇 潘颖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佛山市口腔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口腔种植术兴起于上世纪60 年代,其结构、功能上的优势突出,常常成为治疗牙列缺损的首选方案[1]。上世纪80 年代,Lazzara[2]首先将种植体即刻植入新鲜的拔牙窝内。即刻种植可以较好的保存牙周组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手术次数因而被广泛应用[3-4]。由于拔牙窝与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不在同一位点,种植体常常无法植入在理想的位置。数字化导板的应用使种植体的植入具有更高的精确性[5]。本研究2017 年9 月~2018 年11 月通过国产3D 打印导板引导的种植手术与传统种植手术进行比较,评价应用3D 打印技术制作的牙支持式导板的精确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8 年11 月就诊于佛山市口腔医院拟行种植手术患者共50 颗种植体,涉及患者37 例,其中男16 例,女21 例,年龄20 ~65岁,平均(40.3±13.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治疗(A)组与3D 打印种植导板(B)组,每组均25 颗种植体。传统治疗(A)组23 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39.7±12.1)岁;3D 打印种植导板(B)组14 例,其中男7 例,女7 例,年龄21 ~60 岁,平均(40.9±1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A 组予常规进行种植手术,B 组予应用牙支持式3D 打印种植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纳入标准:(1)单个或多个牙缺失;(2)全身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3)无不良咬合习惯;(4)种植位点骨量充足,保证种植体植入具有一定初期稳定性。排除标准:(1)患者有尚未控制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2)目前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3)拔牙位点有急性炎症、囊肿等病变;(4)张口度受限。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37 例患者术前均拍摄CBCT(ProMax3D,Planmeca OY 公司,芬兰),完成全口洁治。首先为所有患者制作术前石膏模型,使用三维扫描仪(inEOS Blue,Sirona 公司,德国)对石膏模型进行光学扫描(图1.A),将CBCT 数据以DICOM 格式导出,在SIMPLANT 软件中将患者CBCT 数据与术前模型扫描文件整合,结合患者条件设计最佳植入方案(图1.B、C、D)。将B 组患者确定好的种植方案设计导入Free Form Modeling 软件,进行种植导板设计(图2.A)。最后利用3D 打印机(Modeltimes,立信三维,深圳)制作3D 打印种植导板(图2.B)。B组患者在导板引导下进行种植手术,A 组患者则不使用导板,常规进行种植手术。

术前准备:术前于患者口内试戴导板,确定导板顺利就位,并无翘起、松动等情况。将导板置入75%酒精中浸泡15 ~20min 消毒。患者术前应用0.15%复方氯已定含漱30s。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法国碧兰公司,H20140732)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将手术导板戴入患者口内,采用指压法固位(图2.C)。导板引导下用先锋钻进行种植体定位,先锋钻定位完成后去除导板,根据所需植入种植体直径进行逐级备洞,植入种植体。可根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情况选择即刻修复或常规修复、埋入式愈合或非埋入式愈合。如骨量不足或骨缺损者,需行GBR 进行骨增量手术。最后缝合关闭创口,术后常规医嘱,根据手术情况服用3 ~7d 抗生素,10 ~14d 拆线。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精确度差异。种植体植入后,患者再次拍摄CBCT,将术后CBCT 数据以DICOM 格式导入SIMPLANT 软件,选取特征性解剖结构作为标志点,与术前设计虚拟植入种植体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术前方案与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位置的结果(图3.A、B),测量种植体设计位置与术后实际位置的偏差,观察种植体顶部(a)、根部(b)、深度(c)及角度(α)误差(图3.C)。

图1 模型扫描及种植体位点设计图

图2 导板的设计与使用

图3 术后三位重建比较

(2)比较两组PES 评分。本研究采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估的“红色美学”(pink esthetic scores,PES)[6],包括了7 个参数,即唇侧龈缘位置、软组织的形态、牙槽突外形、牙龈颜色、牙龈质地及近中和远中牙龈乳头高度7 个变量,每个变量分0、1、2 三个等级,2 为最高,0 为最差。

表1 两组术后种植体精确度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种植体精确度比较(±s)

组别 n 顶部(a)(mm) 根尖部(b)(mm) 深度(c)(mm) 角度(α)(°)A组 25 0.98±0.37 3.47±1.40 1.83±0.59 5.13±1.60 B组 25 0.72±0.28 0.82±0.25 1.30±0.19 0.63±0.37 t 8.706 6.093 1.566 3.904 P<0.001 <0.001 0.125 0.00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精确度比较

两组种植体成功率为100%。3D 打印导板组与传统治疗比较,在顶部(a)、根尖部(b)及角度(α)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深度(c)偏差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PES评分比较

在修复完成后的第3、6、12 个月3D 打印种植导板(B)组的PES 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A)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E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PE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A组 25 5.80±0.58 6.44±0.71 7.12±0.72 B组 25 6.76±0.78 7.04±0.54 7.56±0.58 t 4.951 3.361 2.363 P<0.001 0.002 0.022

3 讨论

外科导板的应用使种植手术变得更简单、更舒适、更精确,但国际知名的导板设计公司如瑞士的NobelGuide 系统和Straumann coDiagnostiX 系统由于制作成本高昂、软件获取权限以及设计制作时间较长等因素,医生往往不愿选择。本实验选用的牙支持式种植导板,使用易获得权限的种植体模拟植入设计软件及3D 打印技术,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导板制作的时间。此外,由于制作方法简单,医师可以选择就近的加工所完成,使医师和技师的沟通更加便捷。种植导板可以使种植体植入在预定的位置上,但是前提是努力减少术前设计及导板制作的偏差。CBCT 或者CT 拍摄、DICOM和STL 格式转换、设计和导板制作、导板在口内的固定方式等步骤都会造成种植体植入后的偏差[7-9]。

Schneider 等[10]研究显示导板引导下的种植体在顶部平均偏差为1.07mm(1.26 ~2mm),角度偏差为5.3°。Van Assche 等[11]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体颈部植入误差为0.99mm(0 ~6.5mm),顶端1.2mm(0 ~6.9mm),轴向偏移3.81°(0°~24.9°)。Tahmaseb 等[12]研究发现,种植体植入位点偏移1.12mm(最大4.5mm),顶点1.39mm(最大7.1mm)。

研究证明,牙支持式导板的精确度高于黏膜支持式和骨支持式导板[13-14],本文多为单个或少数牙缺失,导板采用牙支持式固位。虽全程导航导板比先锋钻导板精确度更高[15],但由于本实验多为前牙区种植,种植体直径较小,多为先锋钻后仅使用一级或两级扩孔钻,所以本实验导板精确度相对较高,但由于没有导板引导下植入种植体,因此种植体深度无法控制,与传统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正确的三维位置使前牙区即刻种植的成功率提升,降低了美学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本研究使用3D 打印导板种植组PES 评分较传统组高。然而,本实验仍有许多不足之处,CBCT 数据采集及石膏模型制备的误差等影响明显,需采用多个软件进行导板的设计及加工,设计软件的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即刻种植优点明显,但也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对于即刻种植应该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将种植体植入较理想的三维位置。数字化导板的出现,使即刻种植的成功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本实验所采用的牙支持式3D 打印种植导板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即刻种植的精确度,提升修复后的临床效果,但如何减少导板的误差,仍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猜你喜欢
导板精确度种植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宽厚板轧机上导板装置故障分析
冶金设备(2021年1期)2021-06-09 09:35:36
研究核心素养呈现特征提高复习教学精确度
“硬核”定位系统入驻兖矿集团,精确度以厘米计算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液压侧导板在南钢中板厂的应用
现代冶金(2015年4期)2015-02-06 01:55:58
卷取机侧导板控制策略优化分析与改进
山东冶金(2014年4期)2014-02-09 04:24:24
新型Hy-Vo齿形链异型导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