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0-07-23 07:30李建成
教育界·A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措施

李建成

【摘要】目前初中音乐课堂中对于合唱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整难以满足课标要求,且未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现状,导致合唱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文章针对现阶段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提升合唱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合唱技巧。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问题;措施

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音体美等课程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合唱作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中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重视合唱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协作演出的意识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在表演中也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明确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就合唱教学实践而言,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是广大音乐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合唱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合唱技巧结合起来,并通过采用策略教学法以及制订训练计划等方式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合唱能力,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

一、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坐姿及技能训练

标准、规范的演唱姿势是唱好歌曲的基本要素,也是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难以保证坐姿的端正和标准。相对于普通教室而言,音乐教室的座位松散,不固定,且活动空间更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普遍存在跷二郎腿、倚靠座椅靠背等现象。而教师对于此现象并未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且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坐姿并未影响到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宽容和忽视。但是教师忽视了坐姿与演唱效果之间的关系,坐姿不端正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气息的调整,气息调整不规范就会严重影响合唱、独唱效果。而且不规范的坐姿也难以让学生准确地感受到气息调节给自己的身体所带来的感受,也难以正确掌握气息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常常出现旋律不准确、音量不均衡等现象,这些主要是声部不够协调导致的。初中生在合唱时并未树立起协作意识,仍然按照独唱的习惯和感觉去演唱,忽视了其他声部的存在及重要性,也会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嗓音而提高音量,严重影响了合唱效果。声部不清楚、音量高低不齐等现象是中学生合唱中较为常见的,学生不仅仅缺乏必要的合唱技巧,还缺少基本的协作意识和态度。音乐教师针对此问题应当给予及时地纠正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缺乏情感调动和表达

表演者的情绪状态对于作品演唱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人处在兴奋状态下,既更能够保障发声效果,也能够展现出歌唱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但是目前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忽视了情感情绪对于演唱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借助钢琴或其他的乐器进行演奏,但是教师的表达过于平淡,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合唱作品的兴趣。当学生情绪低落或者并不高昂的时候,很难真正投入到演唱中来,而且难以很好地将作品中的情感传达出来。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扮演的并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还扮演着指挥者的重要角色。但是大部分音乐教师忽视了指导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引导,也并未借助自己的语言魅力加以鼓励,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能力缺乏认可,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年龄以及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对于合唱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难以做到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这样一来合唱表演也会失去应有的灵魂。教师如果忽视了作品解析、情感总结等教学内容,只是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演唱技巧,很可能会使得学生的合唱缺乏灵魂。

3.审美能力有所欠缺

初中生能够发现、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但是难以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美。初中生对于符合自己喜好、口味的作品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则会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一味地进行乐理知识的讲解,并向学生灌输音乐背后的故事,不仅难以提升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也有一部分音乐教师忽视了对创作背景、文化底蕴的灌输,一味地带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并对演唱技巧进行纠正。这些教学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升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的措施

1.纠正不良习惯,科学练习

针对初中生音乐课上坐姿不规范这一现象,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进行严格说明和规范,并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课堂坐姿,让学生了解到不规范的坐姿对于音乐学习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音乐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坐姿进行纠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倚靠座椅、跷二郎腿等行为,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并加以规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坐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为合唱学习和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由于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更希望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但是合唱表演要求整齐、规范,演唱者本人的个性和特色并不重要,甚至需要掩盖起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独唱和合唱的差别,让学生意识到过度表现自己会给合唱表演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学生只是因为缺乏基本的合唱技巧才出現声部混乱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材中旋律性较强的歌曲进行教学和练习,使学生对于旋律性较强的作品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的二声部合唱虽然高声部具有更强的旋律性,但是低声部的演唱往往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做好对教学材料的把关,并安排好教学计划,让学生从低声部开始练习,在掌握低声部演唱能力的同时重视低声部学习。教师在教学和练习中也要引导学生对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在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演唱技巧,并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当学生通过低声部练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后,高声部的教学和练习也会更加顺利和简单。

2.重视师生双方情感的表达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处在一个较为兴奋、积极的状态中,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投入到音乐课堂中。一部分初中生的性格可能比较内向,在集体课堂上往往会感到害羞或者不愿意过度表现自己。教师应当营造活跃、愉快的课题氛围,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即使学生出现了演唱错误或者理解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指导。

除了乐器演奏以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比如播放合唱片段、短视频或者图片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合唱的魅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情感,而且要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更強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当学生加以模仿、表现后,他们在合唱时所展现出的表现力和魅力也会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染,既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在合唱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合唱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感悟作品,赋予合唱表演更丰富的情感,让自己的声音更有感染力。

3.树立审美意识,探究创作背景

深入挖掘创作者背后故事,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不只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而且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音乐进行评估和分析。把握“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欣赏更多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

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例,这部电影的插曲基本上都是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并对创作背景进行适当讲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电影插曲的感悟,最后带领学生学习演唱部分插曲。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明白流行歌曲只是音乐中的一小部分,经典作品同样容易引起共鸣。这样的教学手段相对于直接粗暴地禁止学生听流行音乐要更为有效,更为缓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掌握了感悟音乐魅力的技巧,在练唱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歌唱技巧。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达、表演中更直观地总结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三、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合唱教学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音乐课堂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加强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的培训,能够全面提升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合唱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技巧、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并对学生的演唱水准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黄子文.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分析 [J].北方音乐,2018(19):207.

王艳.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 [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5):205.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声乐教学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基于初中音乐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