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

2020-07-23 06:24高海霞
成才之路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就业导向

高海霞

摘 要:为把学生打造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中职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改变原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建立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团队,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系统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职业。

关键词:就业;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0-0066-02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改变原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合理设计课程,建立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团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能力之一,金融、财会、管理、统计以及风险评估等行业都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许多公司和企业也都急需拥有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中职学校通过开设一系列专业课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计算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开设这门课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此外,虽然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却比较简单,不符合社会需要。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是综合能力强或者某一方面能力突出,部分中职学校软硬件设施都比较薄弱,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应当尽快转变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课程,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破解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窘境。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学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但部分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并不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或者开设的课程符合社会需求,却受自身教学水平所限,培养出来的人才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中职学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有的家长认为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没有帮助,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教育不抱太大希望,而学生因为看不到就业希望,所以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不高。中职学校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必须改变教学现状,重点解决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整合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实现轻松就业。

1.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

课程设计对于培养中职学生专业技能非常重要,中职学校要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就必须充分重视课程设计。中职学校要根据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形势,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为做好课程设计,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团队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调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中职学校选取的教材也要符合地域特色。中职学校所处的地区不同,教学侧重点就不一样,中职学校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实施系统化教学,教授学生与未来职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中职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就業方向等情况,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教材中获取一定的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2.建立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团队,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补充教师数量,选择招聘专业不对口的教师给学生们授课,所教非所学,教师教得不专业,学生学得也不认真,教学质量很难达到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真正起到言教身教的作用。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中职学校急需充实一批双师型教师到专业教育一线。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育素质的教师。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忽视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学习,因此在进行专业技能实践时常常出现低级错误,拥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在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学校要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利益,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组建进程,学校需要下达相关文件加以明确,成立领导小组主抓教学团队组建工作,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如报销考试相关费用等,激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加大建设双师型队伍的资金投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强化教师的施教能力。最后,学校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自学、院校组织、专业报班等多种途径,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3.系统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

中职学校的系统化教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另一部分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既要掌握专业技能,也要学习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平衡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强,在实习期间容易有良好的专业表现,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理论水平是大多数中职学生有待提高的方面。为了弥补学生理论知识的不足,中职学校应当开设相关指导课程,强化中职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时,丰厚的理论知识功底有助于提升专业实践技能,能帮助学生快速脱颖而出,这对于学生日后职业道路的开辟意义重大。

4.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职学校对学生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尽管学校在教学中一直在模拟现实的职业生活,但还是和真实的职业环境有一定的差别。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对接工作岗位,学校在学生即将毕业时要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在实习岗位上,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对学生的表现追踪调查,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惑要及时解决,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当适时给学生增加职业岗位需要的办公软件和职业礼仪等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中职学校要解决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模式落后这两个重点问题,制定相应策略,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谷杭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6(02).

[2]邵琰.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农村教育,2014(12).

[3]雷慧宁.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9(15).

[4]钟晓球.中职计算机生态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5]王田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中职计算机就业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准、精、特、趣”的四大追求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