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
【摘要】中职学生处在“狂风暴雨”的青春期,情绪难免有时不太稳定,自控能力较弱时就会犯些违反校级校规的事情。班主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了解相关心理学的知识,做一名善于倾听、表达、指导的沟通者,才能提升师生沟通的获得感。
【关键词】中职学生 青春期 班主任 沟通者
中职学生虽然生理接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偏差。他们在面对校园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极其产生容易冲动暴躁、灰心丧气等消极情绪。有的学生还存在早恋、吸烟等较为严重的偏差行为。作为直接面对这些孩子的班主任,学会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架构,会让师生沟通更有教育实效。
一、善于倾听的沟通者
(一)先沟后通
根据观念——行为——结果的规律,班主任想要取得沟通的良好效果,必须先转变学生的观念,进而影响观念指导下的行为。
首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观点,行为分为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至善)三个层次。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要明白学生在冲动情绪下所犯的错误属于“本我”领域,它是人格中的潜意识,这是“我想这样做”。其次,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的“自我”。根据社会公认的道德评判标准或校规校纪,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反思,检查自己是否有不合适之处,明确“我能这样做吗?”。最后,明确理想和道德原则,告知学生“至善”原则,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应该怎么做”。
精准掌握了与学生“沟”的三个层次,班主任做接下去的“通”才能有的放矢的去交流,才能达到预期谈话效果,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二)沟而能通
师生对话最怕“沟而不通”,有时甚至会觉得沟通的效果和预期完全背道而驰。尝试“五部曲”的沟通流程,助力班主任实现师生“沟而能通”。
1.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对话的前提;2.接纳学生的情绪,是对话的基础;
3.一分为二的看待,是对话的解点;4.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对话的底线;
5.引导学生的选择,是对话的转折。
“五部曲”在实际师生沟通中的运用,其流程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本质过程:从正确定位班主任角色——接纳学生的所有--一分为二寻找正能量--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将原本可能是充满火药味的“危机”转化为一场难的的育人“机会”,变坏事为好事,不断寻找教育契机,提升师生沟通的幸福感。
二、善于表达的沟通者
(一)掌握沟通的三要素
1.内容:沟通的内容必须正确性的。词要达意,班主任必须明确表达的意思。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理服人的“理”字必须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对象:学生是未成年人,特别是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也可能或相对滞缓,需要班主任们保持足够的耐心。孩子们犯错误,有时候真不是故意的,他们只是控制不住自己而已。
3.过程:根据73855定律,又叫麦拉宾法则,得出的结论: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只有7%是来自于你说的内容,有38%来自于你说话的语调,而55%来自外型与肢体语言。所以沟通过程中的语调、肢体语言对于沟通的实效起到关键作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爱意的肢体语言对于沟通的实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班主任要做到这些内容,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知识学习。
(二)缩小沟通漏斗效应
沟通的五环节揭示要想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重视沟通效果的递减性。既然知道沟通有递减性,班主任就要从五个环节去考虑如何尽量缩小沟通的递减程度。从沟通的内容(你心里想的)、编码(你嘴里说的)、接收(被人听到的)、听懂(别人听懂的)、使用(别人行动的)五个环节,找到对应措施去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三、善于指导的沟通者
班主任尝试“七递进”的沟通方法,做善于指导的沟通者。从“倾听”到跟进,精准分析问题所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持续跟进学生的反馈,已取得教育实效为根本目的。
(一)倾听:积极用“SOLER”的原则倾听学生的所想所思,是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二)共情: 要求老师暂时忘记自己的身份,以学生的角度(包括从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去看待问题。
(三)聚焦:用“5W+1H”方法来“聚焦”问题,从而更好的定性问题,以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阐述事件。为后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分類:将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每一种学生的问题对应一种解决办法。班主任“心中有谱”,才能有后面师生正式谈话的“顺风顺水”。
(五)谈话:分类后谈话的语境是否适宜、预期是否让学生感受到爱意、语言是否生动,这些决定了本次师生谈话的成败与否。
(六)指导:班主任结合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给出其能够接受的建议,告诉学生哪些是错误的认识,并将正确的认知告诉学生。
(七)跟进:学生在明确正确的认知后,班主任及时跟进学生的表现情况。运用“21天习惯养成”等方法,强化谈话效果,形成良好习惯。
成功的班主任必然是善于沟通的智者,有时候 “怎么说”比 “怎么做”更重要。班主任学会了如何去做善于倾听、表达和指导的沟通大人,师生对话才能开上“快车道”,才能起到“说”指导“做”的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