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鑫
摘 要 在深化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怎样来实现自主选课和自主选考?为了能让学生们的选择权落到实处,很多中学都实行选取才能型学生,来完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式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课程选择。根据一些已经实施的学校得来的经验表明,可以在语文、数学和英语必考科目上实施分层选课走班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和技术实施分类选课走班教学。要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制度,要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并能喜欢上学习。
关键词 新高考;选课走班;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6-0138-01
新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最全面、最明确的策略部署。如果只是调整课程科目,会对改革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制,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改革招生录取制度,不要有加分项,做到人人平等,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对高校选拔人才,改进录取方式,为社会选拔才能型人才,要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推进实施。
一、新高考改革制度
(一)改革措施
高考改革制度作为中央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次改革从考试科目和高校招生录取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在考试招生制度中对于科目设置有着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的总成绩,150的分值不变。其中,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中一次成绩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六科中自主选择三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中。这种招生制度改革对招生录取机制有着重大改革,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综合学生的素质评价,选择多方面的人才。
(二)实施时的困难
1.学生选班缺乏自主性,盲目选课。新高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自主选择交给学生,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和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但是许多学生考虑不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等人生规划,且学生选班走课的自主能力不够,存在很多盲目选课的行为。不少学生在面临选课时感到迷茫与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内心希望依靠老师,得到帮助。还有部分学生在选课时会片面考虑哪些科目容易取得高分就選择哪些科目,这种功利性的选课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增加教育教学难度,管理复杂化。选课走班教学新制度的改革给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冲击,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难度。教师以往的常规化管理变得复杂化,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给老师带来了挑战,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进行有区别的备课、课堂设计和授课,这样一来,以前的集体备课、教研组交流学习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管理制度都要发生改变。
二、基于新高考模式下选班走课的实施
进入高中后,大数学是大部分的学生最头疼的科目,学习的两极分化也以数学选课最突出,传统的固定班级分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新高考模式下改革的走班选课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山东省潍坊四中的选课走班方案,使学生通过认知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能够自主选择班级,根据不同的学业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布置不同的作业,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最优化地提高数学质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使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观,不断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运用数学符号表示抽象概括、算术求解、数据处理、演绎推理等思维过程。比如在讲授函数的性质一课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函数图像观察发现,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抽象总结概括出相应的数学知识。
三、总结
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班走课制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借鉴高校实践的经验,不断完善新模式的体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新高考选班走课的完善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考改革下选课走班教学管理路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Z180288(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参考文献:
[1]周丽娟.实施选科走班满足学生发展需求[J].高考,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