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观下的“生长美术”教学

2020-07-16 03:47俞亚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教学实践

摘    要    基于“自然教育观”的哲思,美术教学应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由此提出“基于趣、游于艺、臻于人”的“生长美术”课堂教学新主张,以“自然、自主、自由”为基调的生命活动,追寻“生长美术”教学的本原性、方向感、共通点,以审美、情感的表达实现儿童精神世界与生命成长的完美契合。

关键词   自然教育观 生长美术 教学实践 审美素养

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论,指出教育要“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满足儿童身心自然发展需求,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美术教学能洞悉生命的本质,儿童是生长的,儿童的精神世界也在生长。因此,以“生命成长”视角来认识与定位美术教学,提出“基于趣、游于艺、臻于人”的“生长美术”教学新主张,架构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帮助儿童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特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缘起:自然教育观下的“生长美术”从何而来

1.“趣味”悄然走失于教师

(1)教学激情的“殆尽”。小学美术作为“小学科”难逃边缘化的命运,其地位和价值自然无法与语数等“大学科”相提并论,话语权缺少,“打杂”事务繁多,耗尽了精力。久之,美术教師教学语言平淡,激情活力缺失。

(2)教学方法的“呆板”。一些美术教师成为教材的“忠实”传授者,过分依赖教材;还有一些美术教师成为教材的“随意”执行者。教学方法呆板,单向灌输、机械训练,趣味不足。

(3)专业素养的“贫乏”。一些美术教师知识陈旧,结构失衡;目标随意,漠视儿童的审美体验;内容乏味,无视儿童的兴趣指向与天赋秉性,忽视文化传承与情操陶冶。

(4)教学评价的“片面”。一些美术教师评价强调技能技法,忽略认知和情意,忽略儿童作为评价主体的参与,轻视儿童多元思维的创新及人文素养的形成。

2.“玩味”悄然跑离于儿童

(1)“自然感受”的空间消失,学习缺失热烈感。由于一些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价值的认识偏颇,非正式学习空间逐渐消失,互动对话、审美生活随之缺少,造成学习兴趣“消退”,注意力分散,视练习为负担,对活动轻视,对事物茫然,眼中缺少美好,心中缺少热烈。

(2)“自主学习”的过程单一,学习缺乏视野观。在美术教学中,儿童个体的学习需求、情感需要、兴趣倾向等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以单一的方式存在于“学与教”的活动中,限制了儿童的视野。同时,儿童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即使有“灵感”,也缺乏对情感的生成。

(3)“自由体验”的活动局限,学习缺乏生长性。在美术教学中“群体学习”模式代替了个体学习样态,缺失个体、小组共同体的合作探索体验,使得一部分儿童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创新思维“局限”,只是一味机械地模仿,缺乏表现世界、对世界审美的能力,难以展现生动活泼与自由生长。

总之,当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简单再现,缺乏内在情感表达的原始冲动,缺乏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基于现状,我们从价值意义与实践路径两方面来探讨“生长美术”的教学。

二、追求:自然教育观下“生长美术”教学的价值意义

1.解读“自然教育观下‘生长美术教学”的概念

卢梭认为,教育要发展人的个别天性,要让生命个体呈现一种自然状态,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成就自然。自然教育观是要让儿童回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回到儿童自然的、生长的节奏,回到真实的、复杂的、审美的生活。教育要去应和节奏,营造一种非常舒适、生态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自然教育观下“生长美术”教学关注儿童在美术方面的生长性与美术学科本身的生长性。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开展适切儿童认识需求与情感发展的美术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打开舒适、五感交锋的自然生活状态,对世界、生活、自然有更细腻的感知、感触,有更丰富的情感表达。它是生命化的动态发展,生活化的多元发展,建构化的和谐发展。

2.诠释“自然教育观下‘生长美术教学”的意义

把儿童的核心素养作为依据和出发点,以“自然教育观”理念为支撑,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认识美术教学,从身心发展的维度来理解美术教学,从教学活动的向度来推进美术教学,关注“完整人”的发展,致力于还原美术自然生长的特性和生命教育的本色,旨在培养个性丰满、精神饱满的儿童。这是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实践探寻“生长美术”教学的价值体现。

三、探寻:自然教育观下“生长美术”教学的实践路径

1.自然状态:追寻“生长美术”教学的本原性

本原,是回归本来的原点,是与儿童平行、并行的一种自然状态。杜威的机能心理学认为,儿童是一个有机体,能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生长美术”让儿童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并以适合的美育生长环境和学习条件,促使美的种子在心田自然生长。

儿童的世界是灵动的、感性的、审美的。潺潺溪水里的鱼儿快乐游戏,鸟儿是儿童亲密的伙伴;鸣叫的虫儿,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花田里的蔬果生长,有儿童对成熟的欢呼。

开放“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学习世界,“生长美术”教学回归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中,激发儿童创作的原始冲动,来应对儿童丰富的多样性。正如罗素所说,幸福之源,乃参差多态。正是因为大自然本身参差而不统一,儿童的个性、智能也是多样化的,所以表达世界也有多样化的主题与方式。教学《诗的春天》,结合物型课程资源“百草园”,从儿童立场出发,通过校园观察,用油画、线描、摄影等方式表达校园春天如诗般的美好。

自然生活是儿童瞭望世界的窗口,是探求谜底的宫殿……正如张晓军所说,“艺术的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的狭窄了,只要有心灵的思索,便会有艺术的创造,这是天赋之权”。

2.自主样态:追寻“生长美术”教学的方向感

方向,是前行的目标,是“生长美术”教学拥有的自主契合的样态。

(1)五感打通,跨界学习资源。钱钟书先生在其《通感》一文里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舌、鼻、身体各个器官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回到真实的、复杂的生活中,让儿童五感打通,生长出更多的生命触角来感知世界,让生命和世界对话。

执教《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和儿童从“我和我的校园”探寻。欢乐的课前游戏,儿童吹出梦想泡泡,营造学习之“趣”;在画面、音乐声中再现校园的美景视频,闻一闻校花香水月季的香味,回忆一代代教育人的奋斗历程,触摸生命的温度;在清脆的鸟鸣声中,走出教室,走进“艺术馆”,小讲解员带领探秘名家艺术,了解法国画家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作品的创作背景,探究构图有超现实主义特色,创作用立体主义分解法,传递生命的力量;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创作《我和我的校园》作品,体验生命的流行。

跨界综合学习资源,重视“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与语文、音乐、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资源融合,实施有边界的聚焦,无边界的学习,让儿童拥有全科视野。

(2)活动打造,改变学习方式。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源泉,是儿童蓬勃生长的要地,体现的是以儿童整体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每个儿童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形成以“儿童”为主体,以“生命自主成长”为发展状态的“学”课堂。改变过去单一以技术传授为目的的封闭教学模式,采用儿童探究、交互式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如《我的小天地》一课教学。我是小小摄影师,引导儿童观察拍摄小天地,从整体到局部分析对比,感受居室的形与色,为设计作铺垫;我是小小家装师,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造型的家具,组合拼摆,感受美感;我是小小欣赏家,参观大师的小天地,用先进的CG技术穿越到十九世纪印象派画家梵高《阿尔的房间》,参观同伴的小天地,围绕功能、陈设、布局、造型等方面的直观欣赏,小组探究居室特点,参观老师的小天地,用线描示范写生小天地,抓住线条的变化,掌握设计要领;我是小小设计师,用线描表现小天地,处理好陈设间大小、高低、前后关系。

以儿童的视角设计灵活多变、层层递进的环节,经历摄影、欣赏、设计与制作等活动,既是探究体验、创造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也是体悟“玩味”的学习过程。

3.自由姿态:追寻“生长美术”教学的共通点

共通,是审美共感的内在根源。共感则是由物我共通所引发的相互激荡的活动,呈现自由姿态下天人合一的教学生态。

(1)儿童中央,生长犹如在“创作”。卢梭在《爱弥儿》书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既长不丰满也不甜美。”我们要正确认识儿童的种种需求如饮水起居一样是人的天性,把自己当成儿童,关注儿童“发展”需求。不同年级的教学呈现不同的自由姿态,低年级以儿童喜欢的趣味性游戏展开,中高年级以探究式共同体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教与学,以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引发共鸣。

(2)移情对话,生活好像在“歌唱”。站在交往对象的立场和角度,尊重对方的心理感受,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儿童想象老师是一条快乐的游来游去的小鱼,“小鱼姐姐”就是儿童对我最亲切的称呼,亲密朋友,开心畅谈。了解儿童的心理,基于现实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儿童积极学习,快乐生活。

执教《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联系生活情境,讲述巨人的故事。巨人给干涸的沙漠植树造林,播撒种子浇水灌溉;雪天寸步難行,巨人清除积雪,保障道路顺畅……假如我是巨人,会在哪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呢?

在与儿童想象、对话的过程中,巨人高大、勇敢、有爱的美好形象深深烙印在心中,情感对话,培植美好人格。

(3)表现评价,生命仿佛在“舞蹈”。改变以传统学科“静态知识”考查的教学技术体系,形成以“聚合型”的多元整体表现性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评价,着重考察是否真正意义上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幸福尽责;对于教学的评价,着重在于考察能否激励儿童的求知欲望,能否点亮儿童的生命成长。评价有策略,搭建自我、同伴、教师的“多元”评价舞台,这是对自然生长的儿童生命个体的尊重。

教学《我的小天地》一课。“我爱我家”小天地惊鸿启幕,采访赢得最多赏识的小设计师,请从功能、陈设、布局、造型等方面自我介绍小天地。哪个小天地的设计最吸引你的目光?相互说出理由。“我的小天地,温馨又舒适,功能很实用,陈设好美观,布局够合理,造型真别致,快乐你我他,真呀真幸福!”教师以儿歌评价。

以小天地发布会的评价形式,激励儿童,促进其自信发展。同时,鼓励儿童创想未来的小天地,有篮球巨星梦想空间,有星空般神秘的小天地等,创想伴随儿童美好成长。

建立多元整体表现性评价体系,呈现教学背后有意义的发生过程,注重儿童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的样态,看到了教学中“人”的真实意义与真正价值。

自然教育观下的“生长美术”教学实践探寻,以独特的视角、儿童的立场、自由的空间、适切的内容,洞察每个儿童的发展程度、时机、方向,满足儿童发展可能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给予儿童个性化的空间和自由,实现情感的聚合、审美的提升、人格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 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3]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5] 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6] 朱良志.中国生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 俞亚萍.生长美术的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J].江苏教育,2015(06).

[责任编辑:王 颖]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教学实践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运用影视音乐资源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