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学的新出口

2020-07-14 10:35左兰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左兰妹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初中生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在这个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德育教学,自然刻不容缓,却也阻力重重。“互联网+”则给德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实际教学中,抓住“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机遇,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合二为一,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放的信息平台,打开德育教学的新出口。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互联网+”;教学出口

引言

“互联网+”时代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模式,也影响了初中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借助互联网,初中德育课堂可以更加有趣,更有实用性。

一、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实践性不强

初中德育教学明显缺点是实践性不强。绝大多数教师误以为初中德育工作的本質是向初中生灌输各类德育知识,故而,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仅注重课堂质量及效率,忽略学生是否将各类知识点学深学透及其情感体验等。事实上,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以理论知识、实例为主,在课程实践中,仅向学生传授关键德育理论信息,并没有结合教材中给出的相关案例,带领学生对德育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初中生也是死记硬背各类知识点,没有真正理解重难点德育知识,也并未将其融入日常行为,以至于丧失了课程价值,有效性不强。

(二)家长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对于初中生来说,家长的言行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当前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德育教育引起重视,只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些家长不能与教师及学校进行有效的接触,进而在引导学生端正语言及行为方面没有达成一致,配合度较低,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导致不健康心理状态。

(三)德育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初中生受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其自主意识不断得以增强。尽管大多数初中学校也会通过互联网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为主,这样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同时,很多初中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时始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而很少涉及社会公德、法制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二、“互联网+”时代初中德育实践

(一)组织学生建立班级网页

初中德育工作的本质是育人,教师要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平台设置,开展有益的教学活动。课程实践中,教师应强调指导性,因势利导,实现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依据初中体育课程背景及德育工作要求,与学生一起建立班级网页,并将各种德育模块融入其中。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参与德育工作。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初中生日常经历结合起来,把课程理论知识与初中生的切身经历、体验融合起来,在班级网页上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模块,把课程内容、经典教学实例等融入其中,对初中生进行培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强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班级网页上,教师可以把本班学生取得的体育类荣誉、活动现场照片等晒出来,让初中生直观感受到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勃勃生机和团队凝聚力。

(二)妙用微课,润物无声

步入初中后,学生也就告别了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涯,迎来了人生历程中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生长发育时期,在这个特殊阶段,学生会发现自己无论在生理抑或心理上都在发生着令人震惊又微妙不可言说的变化,如躯体的生长、神经系统及性机能的发育、自我意识的爆裂发展等。可以说,这是一个蜕变的生长期,也是一个敏感又脆弱的危险期。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尤其是扮演“生活顾问”“知心大姐”的班主任,如何科学、合理又委婉地开展青春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在以往的德育课堂中,不少教师在谈及青春期教育问题,缺乏艺术,不讲方法,要么过于“隐晦生涩”,如在生理发育及男女交往等问题上,过分神秘、隐晦,导致学生不能正面对待;要么过于“简单粗暴”,如在男女交往过密问题上,一棍子打死,以高压政策压制了学生的正常成长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得其法,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适得其反地挑起了学生的叛逆情绪,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笔者就借助了微课这个教学新渠道,通过简短精致的微课视频,将青春期教育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呵护学生的隐私,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例如,在“青春期男女生正常交往”主题活动班会中,笔者在班级活动前,插入一个以“对交往过密说:不!”的微课视频。在这个微课视频中,以动画模拟的形式,创设了“DoctorWang”的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学生科学地解释了什么叫“早恋”,如何区别男女生之间的过密行为。播放这个微课时,笔者悄悄地退到教室之外,把空间留给Dr.Wang和学生,把这些青春期男女交往的小秘密,以微课的形式分享给学生。通过这个微课,学生对本次主题班会所要探讨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心理准备,在微课的带动下,他们放松了心情,消除了心理戒备,大方地聊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看法。

(三)通过应用网络技术优化德育工作

随着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和多媒体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此,初中学校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增添现代网络技术的色彩,提高初中生德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率。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并整理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能够发挥德行教育效果的视频、文章及图片,并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进行展示教学,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立体的感受德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这种应用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吸引初中生对德育教学的学习兴趣及在德育教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当然,网络世界海量的信息库中也存在着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因素,因此,初中任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进行合理引导,坚决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实现学生的品德提升。

(四)利用网络工具加大心理辅导力度

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所采用的德育方法对德育的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德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构建德育网站或德育论坛,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网络平台。初中德育教师可以与学生互通微信或QQ,利用这些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效避免面对面交谈产生的尴尬现象。这有助于初中生克服心理障碍,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初中生解决思想方面的问题,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德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表公开信进行答疑。

结语

多元网络环境下,初中德育与以往教学存在明显差别。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要依据课程背景及初中生的学习、实践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具体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各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具体的实践路径如下:及时更新德育观念,组织学生建立班级网页,全面系统监管校园网站,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兴华.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学周刊,2019(30):141.

[2]  杜尚荣,吴忍.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18).

[3]  张坤.“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28):33-3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韩三平:中国电影行业遇到的最大变革是“互联网+”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