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脊髓纵裂畸形导致的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

2020-07-10 09:38谢京城陈晓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硬膜蛛网膜马尾

谢京城 陈晓东 杨 军

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是少见的神经管缺陷疾病,分为两型,其中Ⅰ型特征为脊髓分为两个半脊髓,每个半脊髓有自己的硬膜囊,两者之间为骨性/软骨性中隔;Ⅱ型特征为两个半脊髓在同一个硬膜囊内,两者之间为纤维性分隔[1,2]。由于中隔组织将脊髓分为两半,导致脊髓受牵拉,发生脊髓拴系综合(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往往在儿童期发病。成人脊柱脊髓相对长度比较稳定,因此,成人SCM 少见[3,4]。成人SCM 导致的TCS 起病隐匿,容易误诊。2007 年9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成人SCM导致的TCS共21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1 例中,男6 例,女15 例;年龄18~65岁,平均28.7岁;病程8个月~10年。

1.2 临床表现 腰背痛17 例,其中14 例伴有放射性下肢痛;下肢无力11例,其中10例步态异常,8例足部或小腿肌萎缩导致高弓足或足内翻;大小便功能障碍9 例;腰骶部异常皮肤红斑、凹陷或肿物5 例。术前神经功能按Hoffman分级[5]:0级4例,1级7例,2级10例。

1.3 影像学检查21例术前腰骶椎X线及CT 检查均显示脊柱裂,位于L2~3水平5例、L3~4水平10例、L4~5水平5 例、S1~2水平1 例。术前MRI 显示脊髓被中隔组织一分为二,脊髓圆锥位于L2以下(图1)。近端见脊髓空洞12例,合并骶管终丝囊肿3例、肠源性囊肿2例、畸胎瘤1例。Ⅰ型7例,Ⅱ型14例。

1.4 手术方法 手术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进行。取俯卧位,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筋膜层,切除沿途异常皮肤及皮下组织。行骨膜下分离椎旁肌显露病变部位异常棘突及椎板,行畸形棘突椎板切除术。①对Ⅰ型SCM,显露骨嵴插入双侧硬膜囊间位置,围绕双脊膜囊间骨嵴自背侧向腹侧剥离切除,注意腹侧异常血管的止血,自头、尾端正常硬膜中线剪开,然后于双侧硬膜囊背侧纵行剪开硬膜,向两侧悬吊,将双侧硬膜囊内侧残留硬膜与骨质切除,将残留硬膜平铺于椎管内腹侧。②对Ⅱ型SCM,沿正常硬膜囊头、尾端向异常处剪开,悬吊,显露硬膜下腔,自背侧向腹侧,分离切除纤维中隔。③利用同一个切口或另外设计切口,行终丝探查切断术。④对合并的先天性肿瘤,同期切除。⑤松解沿途蛛网膜粘连,将脊髓还纳于同一硬膜囊,见脊髓及马尾神经松弛于椎管内腹侧,搏动好,顺行探查脊髓、马尾神经结构完好,脑脊液流动通畅。⑥将蛛网膜自硬膜粘连处分离下,覆盖在脊髓及神经表面,用生理盐水冲洗清亮,取5-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硬膜层。⑦术后俯卧7~9 d,切口区域沙袋压迫。

1.5 术后临床效果评价①以Kirollos分级[6]评定手术拴系松解程度。②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变。③采用关键肌肉力量0~5级评价下肢运动功能。④用日本骨科学会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括约肌功能[7]。⑤以Hoffman 神经功能分级[5]评价神经功能。⑥末次随访时,复查腰椎MRI 及动力位X线,结合神经功能评估再栓系及脊柱生物力学。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手术用时1.9~3.5 h,平均2.5 h;术中出血量100~350 ml,平均200 ml。对7 例Ⅰ型SCM,手术将骨性软骨性中隔全切除(图2);对14 例Ⅱ型SCM,将纤维中隔组织全切除。终丝切断1.5~2 cm,TCS 得到Kirollos 分级Ⅰ级松解,合并的终丝囊肿3例及先天性肿瘤3例一期切除。无手术并发症。

2.2 近期临床疗效①术前疼痛17例,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术后VAS 评分[(4.09±1.20)分]较术前[(6.87±2.80)分]显著降低(P<0.05)。②11 例运动障碍术后肌力提高1~2级。③9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后JOA 评分[(2.10±1.19)分]与术前[(2.05±1.02)分]无明显变化(P>0.05)。

2.3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9 个月~12 年,平均5.8 年。脊髓功能状态按Hoffman 分级:0 级7 例,1 级9 例,2级5 例;无恶化病例。末次随访MRI 检查证实脊髓及马尾神经松弛,未发现再拴系征象。

3 讨论

TCS是指由于先天及后天因素导致无弹性结构系住脊髓末端,限制其垂直移动所致的神经障碍症候 群,于1976 年 由Hoffman 等[8]提 出;1981 年,Yamada 等[9]将TCS 概念加以扩展。TCS 按病因可以分为:终丝牵张、脂肪脊髓脊膜膨出、SCM、脊髓脊膜膨出、皮窦道等。

SCM 是脊髓在某个节段被纵向分为两个半脊髓,目前普遍接受的是Pang[1,2]的SCM分型及胚胎学发病机制学说。其胚胎学机制是源于神经外胚层形成期,外胚层与内胚层黏附分离,卵黄囊与羊膜间形成一被中胚层所包围的副神经肠管,横贯脊索并导致脊索背侧神经板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半神经板,管化为两个半脊髓结构,随后的中胚层间充质基发育,形成后期两个半脊髓位于双脊膜囊或单一脊膜囊内,中隔以骨性软骨性分隔或纤维性分隔,随着胎儿期脊柱脊髓相对位置变化,脊髓受牵拉,导致缺血,出现TCS症候群。

成人SCM 脊柱与脊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此平衡被打破,即产生TCS相应临床表现,因此成人SCM 导致的TCS,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容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总结发现,成人SCM导致的TCS,常见症状包括慢性腰背部疼痛、下肢无力及感觉障碍,严重者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体检可发现皮肤红斑、足部畸形、腿部肌萎缩、步态异常、脊柱侧弯等,MRI可以确诊SCM 导致的TCS,结合腰椎CT 可以进行分型,明确脊髓纵裂三维解剖结构,并可以显示其头端的脊髓空洞及尾端脊髓圆锥及内终丝,MRI 还可以发现合并的脊髓空洞、确定圆锥及内终丝牵张位置,是否合并先天性肿瘤等[10,11]。

对儿童SCM导致的TCS,手术可以去除病灶,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普遍持积极态度[12,13]。而对于成人SCM 导致的TCS,一旦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症状进展,应尽早手术,实践证实手术对疼痛缓解及下肢无力改善明显[3,4,14,15]。

SCM导致的TCS手术关键在于术前充分了解其解剖学三维关系,追溯其相应的胚胎发生学基础,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非常关键[16,17]。手术原则是逐层解剖,通过皮下-筋膜层、脊柱裂层、硬膜外、硬膜下显微操作,达到充分松解,解除中隔组织压迫及牵拉,然后,逐层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手术要点:①设计切口时,围绕中隔部位,兼顾异常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范围。②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后达筋膜,平筋膜层切除异常皮肤及皮下组织瘢痕。③显露脊柱裂时,要遵循骨膜下剥离原则,显露脊柱裂后,逐步咬除或磨除异常骨质以显露脊柱异常部位。④对Ⅰ型SCM,沿背侧向腹侧,切开骨性分隔物两侧硬脊膜,逐渐深入,结合磨除骨性分隔,直到椎管腹侧,注意中隔伴随的血管及纤维组织的分离切除。对Ⅱ型SCM,一般可在脊髓纵裂下端相对应节段发现有棘突裂或椎板裂,在硬膜表面找到纤维束带。沿头、尾端正常硬膜中线处剪开显露纤维中隔,向双侧悬吊硬膜,分离切除纤维中隔。⑤内终丝分离及切断是松解TCS 必要的步骤[18],利用同一切口或附加切口,行内终丝分离切断术,切断长度1.5 cm 以上,对合并的骶管囊肿及先天性肿瘤同期切除。至于脊髓空洞,与牵张因果关系,解除牵张后,空洞缩小甚至消失[19]。⑥将两个半脊髓还纳于同一个硬膜囊内,松解沿途蛛网膜粘连,直到脊髓及马尾神经松弛于椎管内腹侧,搏动好,此时顺行探查脊髓、马尾神经结构完好,脑脊液流动通畅。⑦重建完整的硬膜囊,将蛛网膜自硬膜粘连处分离下,覆盖在脊髓及神经表面,用生理盐水冲洗清亮,取5-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硬膜层。所谓重构硬膜囊,关键还是要将蛛网膜自硬膜内壁剥离下,覆盖于脊髓及马尾神经表面,依靠蛛网膜的内皮细胞属性,形成蛛网膜下腔,然后是成型缝合硬膜层。⑧术后俯卧7~9 d,以保证松解后的脊髓及马尾神经始终松弛于椎管内腹侧,避免脑脊液漏发生。

猜你喜欢
硬膜蛛网膜马尾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剧烈头痛?
老年人撞到头没出血 警惕看不见的“致命伤”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打造活力满满的马尾
扎马尾
可爱“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