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茹洁
摘 要: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面临更多地挑战,同时也为企业工程管理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更是企业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有效应对挑战的保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我国工商管理事业,需要正视现有工商管理问题,针对问题在企业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体制与内控机制等方面,实施有效发展策略,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推动我国工商管理高效发展。
关键词:企业 市场经济 工商管理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6(b)--0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工商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工商管理发展策略,才能为自身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但工商管理发展策略的形成,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支持,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针对我国工商管理探究发展策略,需要结合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的现有问题,采取对应解决措施,助推工商管理发展。
1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问题
1.1 企业工商管理薄弱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薄弱是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工商管理工作中,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工商管理方法、手段、措施,能够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避免我国经济建设受政策方针、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达到我国企业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但我国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忽视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消极影响企业发展,制约我国工商管理事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存在不到位问题,即使是针对企业管理者实施的培训活动,也很少涉及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模式的相关内容,使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实效性得不到发挥,影响其工作质量效度提升。同时,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不足,会造成企业管理者欠缺。例如: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化工商管理人才,影响工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使工商管理工作力度不强,降低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另外,企业管理者忽视工商管理,会造成基层工作人员认识工商管理不足,对相关知识学习缺少热情,限制企业工商管理能力提升。
1.2 工商管理人才缺乏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专业工商管理人才缺乏是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助力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避免市场假冒产品的流通,维护人民消费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做好工商管理工作,与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关系密切。尤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发展组织过程中,以此加强商品流通过程的隐秘性,微商、网店等并未在工商部门进行实名登记,使工商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回应消费者投诉。造成这种问题的工商管理过程中,缺乏监测微商、网店专业化人才,当前企业中的工商管理人才其专业化有待提升。同时,从当前工商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年轻工作人员,又缺少市场监管经验,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发展。
1.3 工商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当前工商管理体制,呈现出一定的滞后问题。现有工商管理体制是市场管理体制的沿袭,并且这种市场管理体制,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我国市场发展速度快,但还呈现工商管理制度落后趋势,影响到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工商管理体制落后问题,致使市场上欺诈案件频发,尤其是网络欺诈案件,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另外,部分传销窝点出现与毁灭的反复过程,体现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我国现有工商管理体制中几乎没有网络环境下市场发育发展相关监管内容,暴露体制的监管漏洞,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使市场管理体系出现失衡现象,严重制约工商管理发展。
1.4 内控机制尚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存在内控机制尚不完善的发展问题。首先,工商管理载体工作模式的内控管理机构完善度不足,不能实现自身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相关工作人员职能发挥受限,形同虚设。其次,工商管理对应的内控管理内容不够具体,尚未对市场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性的触及。最后,工商管理缺少明确的内控管理目标,内控管理能够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有些工商管理机构在职能变化形势下,针对一些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及机制,与实际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出现衔接不足问题,不仅影响到员工工作效度,更降低我国工商管理效率。
2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
2.1 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为解决企业工商管理薄弱问题,需要对企业员工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满足我国工商管理发展需求。加强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建设,需要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首先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在此基础上,根据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在工商管理培训中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多方面素养,能够为我国企业发展服务,进而促进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对行业内部工商管理相关培训经验进行有效提取,科学设置培训活动。例如,出于节约资源与维持生产的考虑,企业需要以二者平衡为前提,通过课堂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免占用员工工作之外的时间,科学设置培训工作内容,保证培训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现实状况,提升实际培训效果,采取对应培训工作解决措施,助推工商管理发展。
2.2 提升工商管理意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效度,转变工商管理人员工作思想,重视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工商管理工作认知度,端正态度,开展有效工商管理工作模式,促进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制定相关考核制度,为员工工商管理意识提升提供了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工商管理工作的支撑,以此强化自身竞争实力。而工商管理是企业员工需要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有助于员工个人素质提升,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工作,需要针对培训工作制定考核制度,使员工能够对培训内容进行有效吸收,提升员工学习工商管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管理者是工商管理培训中的被培训人员,也需要受到考核制度的限制。
2.3 培养工商管理人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强化我国工商管理工作,需要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例如,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加强培训,各级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干部职工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考虑员工工作需要,根据员工需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教育等知识,丰富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规范工商管理人员工作行为意识,使工商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工作有效地熟悉与了解,培养其敬业精神。在加强工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各级部门需要对部门内部人员结构情况,针对性地提升老同志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丰富年轻同事的市场监管经验,提升工商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使其有效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监管工作,推动我国工商管理高效发展。
2.4 健全工商管理体制
基于市场经济大背景,发展我国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工商管理体制在其中发挥重要效度。因此,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对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最大程度的适应,借助管理运行体制的完善与更新,提升我国工商管理工作成效。例如,国家针对经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新法规与新政策,健全工程管理体制,需要结合这些法规与政策,考虑市场监督管理需求,加强相关岗位的健全与完善,最大程度的做到人尽其才与责任到位。在此基础上,健全管理运行体制,需要对工商管理的途径与形式进行创新,对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实时共享的优势进行挖掘与运用,以信息技术对现有市场的全覆盖,有效加强我国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助推工商管理发展。
2.5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的有效发展,需要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来实现。首先,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对应的法制体系,逐步完善工商管理相关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融合统一新法与旧法。其次,加强法律措施的普及,对法律基本知识进行较大力度的宣传,要求执法人员的工商管理执法流程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再次,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重视执法的实施,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工作内容冲突、交叉等矛盾问题,如分散管理、分头执行与职能交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部门工作效率。最后,需要分析工商管理部门现阶段的执法情况,整合分解不同部门的职能与工作内容,赋予不同部门独特的执法职能,实现工商管理部门有效加强执法力度,满足我国工程管理发展需求。
2.6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基于市场经济大环境,我国工商管理想要实现有效发展,需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内控机制与相关管理措施的优化,为我国工商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力量。完善内控机制,按照市场监管形势,对相关机构进行设置,使其满足新形势需求,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凭借专事专管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出现。同时,完善内控机制,需要结合市场监管实际需求,对审计结构进行优化设置,或联合审计部门针对市场监管相关审计工作,提升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质量。另外,工商管理工作中针对国有资产流失,提升风险防范工作效度,以此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在以上三方面,优化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加强我国工商管理成效,促进工商管理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针对企业工商管理薄弱、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工商管理体制落后、内控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采取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升工商管理意识、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措施,实现我国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发展策略的有效探索,進而结合我国新经济形态的背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罗伟杰.分析新经济形式下工商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
段冰.浅析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7).
崔炬.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