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是环境保护教育的舞台,学生处于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多个层面都隐含着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这些内容为基本载体,有机地将环保教育内容导入进来,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环保意识,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因此,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材、课外活动作为教育的主要渠道,适当地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环保意识,探索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141-02
【本文著录格式】潘佳旖.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北方音乐,2020,05(09):141-142.
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是人类得以持续生存的基本法则,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负起基本责任,引导学生积极树立高水平的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更多的家庭也不断强化自身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教育没有学科界限,音乐课堂也可以成为环境保护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沿。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音乐教师可以从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出发,将与之相关的环保教育内涵有机的渗透进来,在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环境保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社会生存环境越来越差的现实背景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现状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深度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更加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才能确保人类社会更好的生存下去。在这一点上,教育应该一马当先,学校教育涵盖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亿多名小学生,能否有效地倡导和组织小学生,以及中学生和大学生,是促进和帮助城市建设,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
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现实的、必要的、可行的。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加强小学生群体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据小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将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找到环保主题,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渗透环境保护的内容,增加环境保护的知识,提出环境保护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和交流音乐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这是音乐知识教学开展的重要要求。
二、环境保护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例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将环保知识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在人音版本教材教学内容中,有一首《大雁湖》。
在教授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播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视频,在视频中展现了蓝天、白云、大雁、白天鹅和谐共存的景象。进而引导学生,如果环境被污染了,湖水肮脏、雾霾浓重,那么这些白天鹅、珍禽异鸟都将难以生存。然后我问:如果我们周围有环境污染,应该如何保护它?他们开始争论该做什么等等。最后,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告诉他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自身生活的小环境保护开始,能够把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利用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引导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阶段,能够对课堂走向产生積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和明显。如何将环保理念与音乐课巧妙地联系起来,提升课堂导入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教“农家乐”和“可爱的家”这些单元的时候,利用一些图片和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网络电视公益广告或视频课,让学生了解所处的环境,来思考和探讨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们的回答很精彩,课堂上闪烁着智慧。“造成如此恶劣环境的一些原因是人类长期肆意砍伐和开发地球资源造成的;另一些则是由于人类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并且未能妥善处理垃圾。如果这种状况朝着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更加恶化,就像一些已经消失的物种一样,人类自身也将会逐步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学生了解环保教育重要的同时,让他们产生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不仅更好地导入了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还给他们以心灵的震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环保动作开展的重要性。
(二)依托教材,渗透环保理念
音乐教育是通过借助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对学生进行内涵和气质方面的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艺术美蕴含在其个人成长过程中。音乐教材中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内容,是环保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教学”与“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与环境教育相关的音乐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例如在听《外婆的澎湖湾》时,将提前准备好的精美挂图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采用想象的方式来感受实际的美景。然后问:“写这些歌的音乐家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说:“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和自然。”我又问:“这么美的风景,你有心去破坏它吗?如此美丽的环境,我们可以让它们消失吗?”得到的是学生们坚定的回答:“不,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以这样有力的提问和回答,让学生从小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明白在时代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肩上所肩负的重任。利用有效的教学渗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艺术美的展现,都是以自然美为基础的,在自然美消失的背景下,就不可能出现音乐的艺术美。
(三)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效果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模仿、活泼、创造”的特点,进行全面互动,通过“舞蹈、合唱、器乐、戏剧、散文”等形式拓展对环保包装的认识。把这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整理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关于环保、戏剧、哑剧、舞蹈、独唱、合唱、器乐等方面的作品。例如安排一些小型舞台剧和课本剧来展示动物;音乐剧、相声、小品、展现自然的快板等等。利用定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用音乐歌唱、音乐剧等形式深度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展“学生、教师、学生相互评价”,提高环境教育质量。这样,学生不仅在活动的同时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参与并享受它[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升华自己的环保意识,逐渐形成各种环保行为和习惯。
(四)鼓励创造,化废为宝
在家庭生活的中,空罐、塑料器皿和报纸等都是常见的垃圾类型,并且大多是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垃圾类型。对他们来说,垃圾收集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家”。但在音乐課上,通过学生的创造和加工,可以把废物变成宝藏,成为给学生带来无限快乐的工具,如沙球、鼓、头饰等[3],因为打击乐器比较少,所以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空罐子,在不同的罐子里装上不同深度的沙子,再用胶带封住灌口,将原本已经被废弃的垃圾罐,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乐器。在音乐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沙球敲击来配合他们学习和演唱的歌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心灵的满足。除了易拉罐之外,我还让学生积极发展自身扩散性思维,将生活中常见的报纸和广告纸等,通过自己的设计和裁剪,变成了表演活动中的饰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以课外活动为支撑提升环保意识
“小松树和小柏树,一排一排地,奔向平原和山丘。是谁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的少先队员在祖国的土地上种下了小树……”这是少先队员植树歌,这类歌曲不断在校外师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传唱。学生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音乐课上表演学习与环保有关的歌曲和节目,向周边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小学生可能没有能力和机会参与绿化工作,但他们可以在公园观赏、游玩的过程中,自觉不践踏草坪,保护绿地;为了保持公园的清洁,每个学生都会准备一个垃圾袋,自觉将自己的垃圾放入垃圾袋中。高年级学生,利用学校校外的劳动基地,在园内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种植不同的树木、花卉、草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浇水、施肥、除虫等。“诗兴,礼立,乐成”,在加强环境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最大收获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水平不断提高。所有学生都不能让音乐课堂上出现垃圾,如果有人不小心把纸屑掉在地上,他们就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爱护环境已成为“环境小卫士”的优良行为。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点滴的深入、渗透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不断引导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做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种环保教育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作品和音乐教师自身环保行为的渗透力,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和自觉环保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热爱自然,做保护地球母亲的“小卫士”。
参考文献
[1]张恒,邓刚.智慧垃圾分类开启环保新模式[J].当代贵州,2019(33):30-31.
[2]陈果,宋小华,解东.垃圾分类新政下的环境教育案例研究与思考[J].环境教育,2019(8):36-39.
[3]金小凤.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分析[C].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2017.
作者简介:潘佳旖(1992—),女,汉族,浙江,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