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子君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侧重于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英语语言知识,激发其交际意愿在能力范围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以下简称WTC)的概念最早由McCrosky 等提出,是指学习者在有选择权的前提下,是否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后以MacIntyre 等为代表的北美作者将该概念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以下简称SLA)研究领域,他们指出,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这与《指南》要求的教学目标基本一致。 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WTC 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也主要集中在学习者动机、态度、焦虑以及个体差异等内部因素,而对外部因素,尤其是教师因素中教师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影响的关注相对较少。
MacIntyre, Burns 和Jessome(2011)在研究中发现,情感因素更多地决定着处在青春期语言学习者交际意愿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 Peng 和Wang(2010)在研究中得出:课堂环境对学生的交际意愿有直接影响。 研究者们也发现教师的态度、参与程度和教学风格也对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和交际意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Cao,2011;Kang,2005;Mac Intyre et al.,2011;Wen & Clément,2003)。 Kang(2005)指出教师的支持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交流意愿,对学习者的交流意愿起着关键作用。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并遵循这一研究思路,文章着手调查教师在使用不同类型的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的情况下,是否对学习者课堂交际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
区别于更广义的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所指的是在课堂上出现不当行为后,教师采取的策略(Lewis,1997)。 在一项实证研究中,Lewis(2001)表明,学生倾向于通过两种纪律风格来描述他们的老师,即“强制性的纪律”和“基于关系的纪律”。 前者包括惩罚和施压等策略,后者包括讨论、暗示、认可和参与。
课堂纪律与学习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纪律严明的教室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教学和学习可以相互促进(Marzano, Marzano & Pickering,2003)。 而不适当的纪律会导致学习动机的普遍缺乏(Gorham & Christophel,1992),对课程教材的不满(Wanzer & McCroskey,1998),以及课堂气氛的焦虑化(Bacon,1990)。 还会增加教师的压力水平(Borg et al.,1991),并降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Rose &Gallup,2004)。 Lewis 等(2008)强调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行为管理,就不可能达到积极和富有成效的课堂环境。
鉴于教师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对教师纪律管理策略作为情境变量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课堂内的学习者第二语言交际意愿进行讨论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英语交际意愿和他们对老师使用的纪律管理策略的看法有关系吗?
2. 哪些纪律管理策略是大学英语学习者课堂英语交际意愿的重要预测因素?
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福建某地方应用型高校2019 级的两个自然班,专业为采矿工程和日语,均为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 两个班级的大学英语课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共63 人,其中男生35 名,女生28 名,人数比例相近。
此次研究采用了两套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一套问卷为Lewis 等(2005)设计的课堂纪律管理策略问卷,共24 个题项,主要用来收集学习者对教师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的看法的相关数据。 在问卷中,学习者被要求在一个6 分的李克特量表上打分,用来指出当特定的课堂不当行为出现时,他们的教师在处理该不当行为时,使用项目中描述的策略的频率。 1分代表“几乎总是”,6 分表示“从不”。 在量表中出现的策略有:惩罚、认可/奖励、讨论、参与、暗示和施压。
另一套问卷修改自MacIntyre 等人(2001)开发的课堂内第二语言交际意愿问卷。 原问卷是评估学习者愿意用法语交流的频率,包括27 个题项,用以调查学习者以四种第二语言的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在各种情境下的交际意愿——例如,“以小组形式讨论有关暑假的话题”。 选择这份问卷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衡量标准,如MacCroskey(1992)的问卷评估的是一般交际意愿,它是专门为评估第二语言交际意愿而设计的。 基于本研究的目的,将原问卷中的“法语”一词改为“英语”。
问卷调查后,采用随机抽取6 名学生的方式,对学习者用汉语进行一对一访谈,分别用时10 ~15 分钟不等。 具体了解其大学英语教师在特定情况下采用的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对其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并就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
研究人员在问卷发放前,告知了学习者问卷发放目的等关于这项研究的一般性说明,承诺问卷结果将匿名并仅用于本研究的分析。 问卷调查以自然班为单位,参与者在正常上课时间完成问卷,实际发放63 份问卷,回收63 份有效问卷。
表1 所示为基于学习者感知的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和第二语言交际意愿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和信度(α信度系数法)。
表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和信度系数
经过相关性分析,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与六类课堂纪律管理策略之间的内部相关性如表2 所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参与者的课堂英语交际意愿与参与度(r=0.28,p<0.05)和认可/奖励(r=0.31,p<0.05)呈显著正相关。 结果还表明,课堂内第二语言交际意愿与施压策略(r=-0.34,p<0.05)和惩罚策略(r=-0.32,p<0.05)呈显著负相关。
表2 课堂内第二语言交际意愿与不同类型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的内部相关性
结果清楚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纪律管理策略对学生课堂内使用英语的意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削弱作用。
在对学生的后续访谈的具体内容中,当讨论到“在课堂上,什么情况下最愿意/最不愿意讲英语”这个问题时,学生的答案多数为“最愿意和同伴讨论时说英语,因为不会紧张”“最不愿意说英语的情况是‘全班发言’,其次是‘老师提问’,因为会感觉到紧张”。 当提及“课堂上,老师有何种表现会激发/削弱使用英语的意愿”时,回答基本上为“当得到老师口头或表情的鼓励或有机会得到平时成绩的奖励时最容易激发使用英语的意愿”,与之相对“当老师比较严肃时,明明本来有想用英语发言的意愿,却不太想尝试了”。 当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除1 名学生表示更倾向于自己不受外界干扰,独立解决问题外,其余学生都认为教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和鼓励能让他们感觉更有信心、思路更清晰。 对于老师类型的选择,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越和学生在个性上接近或越能考虑到学生个性的老师,越能够赢得他们的青睐。 涉及大学英语课堂的班级纪律时,基本上被访谈的所有学生都表示,相对于教师放任自流的课堂,在学期一开始就制定了课堂秩序并严格执行的教师所上的课更能让他们产生用英语发言的意愿。
本研究试图调查英语学习者对教师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的认知与他们在课堂上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的交际意愿与参与、认可/奖励、施压和惩罚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
而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六项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维度上相互印证,可以看到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在影响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的各项因素中是重要一环。 Kang(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安全感、兴奋感和责任感是影响学习者交际意愿的重要心理因素。 Wen 和Clément(2003)认为,对于中国学生,由于本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尽管学生有交际愿望(desire to communicate),但因为受到诸如以他人为取向的自我(other-directed self)、“面子”顾虑和顺从的学习方式等文化因素的约束,而无法发展为交际意愿(WTC)。 同样地,在传统文化中,教师由于其绝对权威性,在课堂中往往扮演“令人敬畏”的角色,即使在当今社会氛围宽松、现代教育思想普及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有所减弱,但在课堂上还是会受到教师的纪律管理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这一文化特点突出了教师对于纪律管理策略的选择的重要性,因为这在鼓励学生课堂交流中使用英语或减弱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意愿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恰当的纪律策略(如施压和惩罚)对学习者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意愿的削弱作用,这与之前的学者对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他们的研究中都讨论了强制性纪律管理策略对学习者的责任感和对学校工作及其教师的态度的负面影响(Gorham & Christophel,1992;Hyman &Snook,2000;Lewis,2001;Lewis et al.,2008;Rose & Gallup,2004)。
此外,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三种策略在统计学上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有显著影响。 这些策略按预测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别为认可/奖励、施压和参与。 从认可/奖励策略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的预测力最高可以看出,尽管强制性纪律策略(如施压)对学习者的交际意愿有不利影响,但积极策略(如认可/奖励或参与)可以深刻影响学习者的态度,并将语言课堂变成一个友好、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的意愿和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或行为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在课堂中学生的交际意愿也是一种动态的情感变量,其反应会随着教师所采取的策略发生动态变化。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决定采用哪种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前,需要考虑他们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情况,特别是英语交际意愿的重要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特别是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有显著影响的三种策略灵活运用,比如使用认可/奖励策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利用赞赏、掌声、分数、实物等对突出表现的学生或者班级进行奖励;利用参与策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解释,邀请学生参与课堂纪律和秩序的制定和维护,引导并协助其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考虑到施压策略的不利影响,合理适度地利用教师权力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尽量避免对学生无效或过度的指责和惩罚以削弱其交际意愿,但同时也不能因为不愿加重学生的焦虑程度而放松管理,降低要求,因为合理的焦虑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反而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努力和投入,从而增强其交际能力;也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策略,如结合施压和参与策略,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点名回答和主动回答问题来督促更多的学生提升使用英语交流的意愿。
最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上学生的自我管理,如果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的个性特点、语言水平、学习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纪律管理策略与学生进行宽容、友善、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其自信心、自主性、合作性和责任感,如此,不只课堂上的交际意愿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外英语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除专业知识、智慧和经验外,与学生相互了解、平等沟通的教师也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建立其权威性。 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建立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增进教学效果,养成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的习惯。
根据交际意愿理论,要达到恰当、有效地使用作为外语的英语达到交际和交流的目的,学习者只有提高交际意愿,才有可能有意识地把握语言应用机会,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进行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从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在线教学的常态化和普遍化,课堂教学的场所从教室扩展到了网络,如何灵活、合理利用不同教学场所的特点,结合恰当的课堂管理策略对学生的交际意愿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值得研究者、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共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