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儒 史燕萍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也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了变革。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常常很难快速的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导致自身问题越积越多,由于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失去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学困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就转化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学困生成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22-02
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已经成为长期困扰和影响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有很多,如学校教师原因、学生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原因等,学困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爱动脑筋,并且对数学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的转变教学方式,深入的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深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时的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鼓励和引导来树立学困生的自信,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帮助所有学生都能提升数学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学校教师的因素
当前,农村小学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仍过于陈旧,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仍是“满堂灌”,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变成了学困生。同时,教师并没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放弃,进一步的加剧了两极分化,成为产生学困生的潜在因素,严重影响学困生的转化。
1.2学生自身的因素
小学生天性好玩,总是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同时小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一些学生更是缺乏积极上进心,一旦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监管,就会放飞自我,对学习不闻不问。同时,经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对数学缺乏兴趣,主要原因就是数学知识较为难懂,加上学生被动学习,从而感觉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此外,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对数学知识总是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成绩偏低。遇到问题时不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甚至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会产生逃避的想法,这样长此下去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
1.3家庭环境的因素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家居住在山大沟深的自然村,居住分散且信息闭塞。加之学生家长为增加家庭收入外出打工,或学生因家庭变故等原因,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留守儿童、留守家庭隔代抚养,单亲家庭、家长疏于指导和陪伴等实際现状。由于这些客观原因,造成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缺位,再加上部分学生自身长期养成的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无所谓的心理,心思也没有放在学习上,而是产生了偏离,这就使得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积极主动性,常常需要教师的督促,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甚至不独立完成作业而去抄袭他人,从而逐渐地成为了学困生。
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要为学困生提供充足的表现机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逐步的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互动时多与学困生进行互动,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及时的给予学困生肯定和表扬,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利用视频、图像、音频等特点为学困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有效的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呈现在学困生的面前,方便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困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2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调整教学的目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层,从而帮助学困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步的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数学能力。例如,教师可定期的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然后对学生进行分层,将教学目标、课后作业进行分层,从而满足学困生的需求,并且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潜移默化中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最大限度转化学困生,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少学困生在计算时都会出现各种错误,对此,教师可让学困生加强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训练,帮助学困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在引导学困生进行两位数的计算,在布置作业时可进行作业分层,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学困生完成基础作业即可,然后自主的选择进行提高作业练习。
2.3加强学困生的思维训练
学困生的产生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发展成为学困生,对此,农村小学数学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困生思维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进而转变学困生的思维,拓宽学困生的思路,学会举一反三,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逐步的提升学困生的数学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张和小李在课余时间一起做千纸鹤,小张每个小时做24只,小李每个小时做28只,如果两个人做3个小时,那么一共会做多少只千纸鹤?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进行分析,探寻多种解题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可以先计算出两人一小时一共做多少只,在乘以3个小时得出答案;还可以先计算出每个人3小时做多少只,然后相加得出答案。通过对学困生的思维训练,能有效的发展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2.4加强家校合作
学困生的成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整体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困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制定有效措施,从而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努力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借助社会力量,寻求一些大学生或义工来帮助学困生,利用榜样作用来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从而使学困生转变学习态度。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关心和关爱学困生,使学困生从“困而不学”变成“学而不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玉美.打开症结,学困不“困”——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