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本土化的生成机制研究

2020-07-06 03:19张立鹏,唐强奎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教学案例本土化

张立鹏,唐强奎

摘    要: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催生了大江南北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全国各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繁华景象,这一事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提供了现实素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育规律依循和教学改革促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本土化的生成。将本土化教学案例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和深化教学改革,又有力彰显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教学案例;本土化;生成机制;四大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20)01-0108-04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市积极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乡村旧貌换新颜。人们的思维方式愈发贴近现实,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思想与现代思维激烈交锋与碰撞,中西文化相互渗透与消解。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其教育人、鼓舞人和激励人的历史使命,这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大难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主流思想宣传与凝练的平台,其基本理论框架结构不变,但现实社会生活却呈现出鲜活的显著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要与现实社会变化达成一致,这就需要一个中介,借此能解读、论证理论的现实案例,尤其是本土化教学案例。

高校思想政治课本土化教学案例依托区域性的现实教学素材,采用所在地域与课程内容紧密关联的现实案例,用于阐释和确证理论的科学性,可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入脑入心和推进教学改革深入深化。2009年以来,中宣部、中组部和教育部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育教师实践研修活动,目的在于让教师真信社会主义道路、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积极推进区域鲜活教学素材融入教学课堂,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本土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认识。然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本土化的生成机制是由多重因素叠加生成,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本土化素材落地生根,就必须深入解析其生成机制,实现对其有效开发利用。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案例本土化的理论诉求

(一)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众化的理论需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这是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都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要求开展,而不能脱离其教学主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公民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观,教育对象为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社会变迁中的当代大学生,其信息的接受和思想的认同,不是象牙塔中的“白板”,而是基于家庭所属阶层价值观的熏陶,涵蕴社会转型期各种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外加网络舆情与东西文化交织的叠加,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性极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诉求,着眼于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着眼于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生成。

(二)话语呈现方式大众化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现实需求相结合,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形式再现,力求人民群众易学易懂易用和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大众化,运用大众化的理论、大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语言、大众化的方式和大众化的人物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以便掌握大众,化成大众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2]理论的宣传离不开现实的载体,理论源于现实,也是一定时代的需求,是化解时代问题的钥匙。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大众化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实鲜活的案例,通过理论与现实的联动解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现实生活的生动案例锻造学生的精神品格,造就新时代大学生的“四有”青年形象。

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案例本土化的现实来源

(一)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教学案例本土化的原生素材

本土化教学案例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和可验证性。来自于现实,近在眼前与身边,不可不信,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与现实的可见性密切相关,这是本土化教学案例的优越性所在。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实施,依托于新时代现实素材的生动写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祖国进步的日新月异事实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深厚的教学素材,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资源。无论是改革开放前沿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渐次起飞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各个区域呈现出发展景色各异的社会图景,层出不群地涌现出发展的各种经验和探索,为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原生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理论联系教学,整合本土化案例提供了最好的样本。

(二)案例素材的整合提升了理论的说服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鲜活素材,需通过甄别、加工和整合成本土化教学案例的经典样本。高校思政课本土化案例的筛选,绝非所有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呈现的案例都可用,而须选择具有样本性、示范性和新颖性的素材加以提炼。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教学案例的积累筛选必须把握三重方法维度:一是借助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区域教学原始资料进行考察、分析与综合,通过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加以积累;二是依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加以提炼;三是通过地方报刊杂志和地方政府部门相关网站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可资借鉴的区域原生资源。其次,对区域原生现实材料的本土化案例编写,必须遵循四重基本原则:案例来源的区域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原则、案例内容的新颖性原则及案例呈现的开放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突出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区域性指向,发掘面向高校所在省、市、县或乡镇的典型示范案例,彰显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可实践性;导向性原则明确本土化教学案例要具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以弘扬爱国主义、发扬传统美德、宣传民主法治为导向,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为目标;新颖性原则注重本土化教学案例内容要富含时代性、代表性和创新性;开放性原则侧重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可理论探讨性、教学互动性和时空延续性。遵照四重基本原則的维度,对区域性原生素材的开发、提炼和运用,有效整合区域性资源编写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土化案例。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在规律:教学案例本土化的内在依循

(一)合教育活动规律的内在依循

从高校教育活动规律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活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性教学主要以传授理论、论证观点、演绎逻辑、展开论述、获得真知、提升境界为主要特征和目的;实践性教学主要以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训练技能、认识社会、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创新生活、作出贡献、改造世界为主要特点与目的。”[3]108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重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理,让学生在科学性、真实性上作科学判断,使其确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旨在用高尚、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让其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最终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社会实践教学重在现实维度中运用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理论来分析、指导现实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有先进的理论,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两类教学活动共融共生,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本土化的实例加以澄清和确证,可有效提升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

(二)合实践教学属性的内在依循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现实、检验理论和推进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科学分析社会现象能力的客观需求。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本土化案例既内涵于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呈现于间接的社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化教学案例是静态的社会现实化的反映,是对现实进行间接学习、分析、探讨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维辨析现实的能力,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理论政治课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实施,是直接社会实践活动的预演,也为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素材和范本,有利于积极推进大学生寒暑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本土化教学案例的内外互通的生成机制,既有利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与体验活动,又能通过直接的社会实践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题材提升理论自觉能力和水平。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案例本土化的根本动力

(一)教学育人目标的变化是催生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本土化的外在动力

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都落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理论教育必须服务于现实诉求,才能实现其目标与价值。马克思曾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4]11理论成为群众掌握物质力量的前提,在于理论不但要经得起逻辑话语的追问,还要经得起现实的检验,揭示出事物的真实性和内在规律性。否则,任何理论教育只会是空洞的说教与口号式的呼喊。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此外,还提出了力争几年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的明确要求。”[5]4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研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要巧妙运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6]8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本土化的内部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授课对象——在校大学生,是教学维度中学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入脑入心的受众。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实施中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时代需要理论创造,理论必须跟上时代发展脉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有的放矢,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这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本土化,利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案例诠释、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以达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学和真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凝聚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认同的教育,为此,以本土化教学案例丰富和佐证“四个自信”成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强调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的主体地位,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同时能总体把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便整合区域性教学资源与全国性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土化教学案例,积极推进教学案例本土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1).

[3] 姜建成.论社会实践课程化的价值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08-110.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C]//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論课的意见[C]//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张栋梁

Research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Cases Loc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ANG  Lipeng,TANG Qiangkui

(1.School of Marxism,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2. School of Marxism,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has given birth to great change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 whole country is full of vitality and prosperity which provides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localization of teaching ca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obedience to ru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have contributed to localization of teaching cases. The introduction of localized teaching cases into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ore than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but effectively demonstrate the stronger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eaching cases; localiza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four matters of confidence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教学案例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