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树
【摘要】 小学高年段正是学生人生意识习惯等塑造的关键时期,坚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家庭劳动教育不足、学校劳动教育推动进程缓慢、社会劳动教育缺乏有效载体等。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健全社会劳动教育的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小学高年级 劳动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39-02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社会中存在的一切物质、文化都是人们劳动的结晶。“劳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是指体育活动。那什么是劳动教育?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原则。立足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部分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当前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劳动教育产生漠视的态度,从而导致从小出现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成果的现象,而劳动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小学高年级劳动教育作为小学生高年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劳动教育内容的设定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劳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价值导向性。劳动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中,其目的不单单是通过知识传授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劳动较之观念,促进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实践体验性。劳动教育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注重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在劳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素质提升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体力劳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实践方案,为提高学生对劳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有效途径;劳动教育还需要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精神幸福性。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改变生活带来的愉悦感。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雅的情趣和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不断创造生活美感,体验精神的愉悦。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当前农村高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学校内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这類学生的父母多外出务工或者忙于耕种,孩子无暇照顾,多由长辈亲戚照管孩子,大部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出现问题。他们课后学习无人指导,生活上缺少关爱,尤其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劳动上缺少培养和锻炼。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是重中之重,它可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并且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立足于农村目前实际情况,加强农村高年级劳动技能培养和劳动价值观的塑造。而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实践,在做中学,做中体验,做中领悟,逐步熟练各种劳动技术步骤,掌握劳动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认识,使其树立正确劳动观。学生们的正确劳动观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主动抓住劳动机会,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因内因发挥作用,所以,只有学生主观上想要参与劳动,才能真正达到劳动的意义,才会做好。
2.学生更加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在思想意识上真正的形成劳动光荣高尚的理念。再次基础上能够主动帮助教师、家长做学校工作和家庭工作,劳动积极性直线上升。
3.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技能基础。知识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正确可以指导劳动实践,有利于正确实践,少走或不走弯路,让学生亲身看到劳动效果。错误认知指导实践,则会对劳动实践产生消极作用,甚至导致实践失败。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劳动知识,才能让劳动顺利完成,否则反之。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劳动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实操,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生存技能,比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个人仪容仪表、收拾个人卫生等即使父母出差或长期不在身边也可以独立生活,这是步入社会的最基础条件。
4.学生对劳动技能产生浓厚兴趣。在之前一系列的劳动策略中,学校创设技能情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劳动技能增加了兴趣感,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大部分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劳动技能。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真正的投入实践劳动中,才能使书本知识化为实际能力,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是非常有启示的。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自理能力等都是经过实践考验和验证的。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四、五、六年级高年级学生中尝试全方位的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劳动观念教育,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并给予学生劳动锻炼机会,助其形成劳动习惯。
(一)加强劳动观念教育
设立劳动教育课程,就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详细的“课程体系”设定,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的目的,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合到劳动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活动设计。同时,对于劳动课程的管理方面也要保证其安全性以及可控性。
1.劳育做到课课充实。劳动是美德,在老欧的那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同时收集相关案例,在课堂中让学生对收集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体会到劳动对个人以及集体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且与劳动集结相结合,了解中国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的不易和伟大,将崇高理念深深刻印在学生心中,这需要相关课程的教师做到细致全面的备课,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中学习劳动知识。
2.树立劳动榜样。通过小组内到班级内最后到学校内评选出学生中的劳动榜样,设立榜样照片宣传栏,这样可以使全校师生了解榜样,再对榜样颁发奖章,从而使全校师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榜样采用轮流式,定期组织学生榜样分享自己所知的名人劳动故事,自己的心得感悟,使学生们学习身边的榜样,引领劳动风尚。
(二)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近几年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以及不想劳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教育也在学校当中逐渐被忽视。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及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没有用心、认真的对待。但是劳动技能作为一项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技能,学校认真、有效的开设劳动课程是学校的必须任务,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可以通过这种劳动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还能通过劳动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逐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以及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1.从小事做起。从每天值日劳动做起,我们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室、公共场地的清洁,并在班中种植小花草。让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能体会劳动的滋味和乐趣。
2.突击劳动。夏日一场台风或暴雨来临导致学校操场散落枯枝树叶,无法使用,影响学生日常锻炼,我们及时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突击打扫。这是学生劳动锻炼的良机,师生共同完成捡枝扫叶工作,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3.动手劳动。为激发学生动手热情,“六一”节结合素质教育,创设劳技作品展示平台,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科学意识。
4.公益劳动。学校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劳动,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民居民混住,大街小巷的卫生差,学校附近一条村级道路卫生差,为增强学生劳动、服务意识,以学雷锋为号召,组织学生做公益劳动,为敬老院打扫卫生,清扫学校门口的大路是学生又一次锻炼机会。
(三)给予劳动锻炼机会,助其形成劳动习惯
快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教育,这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还需要融入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担主要责任,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的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使学生在家庭以及社会中都有参与到劳动教育当中,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成长。
1.学校担起主要职责。开展各类新颖实践活动。劳动意识和技术的学习应当相互渗透,学校主动与社区建立长期的劳动与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到更多实践中去。
2.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长不能包办家务劳动,全面发展是二十一世纪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劳动正是意志力培养的好途径,其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塑造学生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让学生适度劳动,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学校在應对劳动的家庭教育时,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加老哦对那个教育活动,各班必须有劳动标兵家长代表,形成孩子爱劳动,家长也光荣的思想观念。
3.社区提供机会。社区应该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扫社区的卫生,帮助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帮助弱小儿童、残疾人打扫卫生。一可以维护公共卫生,二是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提高过程中,劳动教育也要随之不断提高。在家庭劳动教育方面,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引导学生劳动。在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劳动理论知识。在劳动实操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真正的劳动当中,这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劳动技能。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农村小学高年段劳育行为培养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289)】
[ 参 考 文 献 ]
[1]斯琴高娃.蒙古族中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吴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130-134.
[3]杜坤华,赵忠卉.初中数学课堂鲜活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10):158-158.
[4]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5:28.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2003:75.
[6]颜元.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0.
[7]卢梭.爱弥尔: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80.
[8]丁榕.探索学生心灵的事业:《班主任工作手记》续集.北京教育出版.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