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琴
【摘 要】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念。德育发展和实施离不开劳动的参与,以劳铸德、以劳益美应该成为实施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因此,每一个德育人都应该理清德育与劳动之间的关联,将德育与劳动相结合,为铸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助力。本文提出要实践体验,用劳动来铸造优良品德;自我突破,用劳动来增强人生自信;强化锻炼,用劳动来促进明确担当;积极参与,用劳动来铸造美感意识。
【關键词】以劳塑德;积极参与;自我突破;树人育美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孤立的,总是与身边事物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包含与环境、与实践之间的关联。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念。德育发展和实施需要劳动的参与,以劳铸德、以劳益美,应该成为实施德育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每一个德育人都应该理清德育与劳动之间的关联,将德育与劳动相结合,为铸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助力。
一、实践体验,用劳动来铸造优良品德
小学生正处于生命发展的起步阶段,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童阶段所接触的教育、所经历的环境,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和资源。这一阶段的学生看待社会的眼光是单纯而好奇的,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下,社会上盛行功利主义,一些消费之风、攀比之风,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冲击很大,导致很多学生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养成了大手大脚的陋习,缺乏艰苦朴素的意志品质,对于劳动甚至产生了厌恶之情。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原本就不该追求所谓的高消费,也无需讲究所谓的时尚,更不应该将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目标,而需要以学业为重,在不断地吸收和磨砺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接班人,用自己的知识、双手和智慧参与到建设社会的大潮中来。鉴于此,针对上述现象,教师仅仅凭借苦口婆心的说教和引导还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创设渠道、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实实在在的劳动,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劳动方式,诸如洗衣做饭、打扫房间、整理书桌等一些自我服务性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艰难,从而认识到自己的每一件物品都不是天上直接掉下来的,而是父母用了比自己多百倍的辛劳换来的。
比如“五一劳动节”,班主任可以放假之前,组织“我在假日来烹饪”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放假期间,帮助父母做一顿午饭,并相机教学一些基本的做饭经验。从设置菜谱、超市买菜、清洗择菜、上锅烹饪,都独自完成。一家人吃到了自己亲手做的饭菜,其喜悦、欣慰之情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实践参与中,无需班主任多说,学生就能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更增添了家庭的和谐氛围,拉近了亲子关系,对于学生品德形成和铸造意义巨大。
二、自我突破,用劳动来增强人生自信
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走进校园之前就已经养成了过分依赖家长的习惯,渐渐丧失了基本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一旦遇到事情,总是寄希望于别人,而自己永远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靠声音、色彩和动作来思维的。”没有了劳动实践,他们的技能发展和积极向上的生活将永远都无法应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在学生德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训练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
在笔者所带的一个班级中,就有一些孩子,因为在家里被家长照顾得非常周全,遇到问题从来都不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要么请同学帮忙,要么就将东西带回家,等父母回来解决。一次,一位同学因为钢笔没水了,连最起码的吸钢笔水都不会。看到他捉襟见肘、束手无策的样子,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当他去请同学帮助时,笔者先不动声色地制止了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追问:“你难道想永远都要请别人帮忙吗?”此时,教师邀请了另一位同学来做他的“小老师”,将吸钢笔水的方法和注意点告诉孩子,我们俩一起看着他的整个操作过程,并及时点拨和帮助。最后,这位同学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吸满了钢笔水。通过这件事情,他不仅认识到原来吸钢笔水就是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懂得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操作,去实践。
通过这样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收获的可不仅仅是所谓的技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自己的信心,相信这对于他后续遇到问题,能够具有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勇气,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强化锻炼,用劳动来促进明确担当
德育发展所追求的应该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基础,更是学生增长学业、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善于将德育的推进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相关节日相结合,有效地贯穿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中,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比如班级管理中,安排学生每天值日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班主任并没有认识到值日工作对于班级管理的巨大作用,更没有认识到劳动的巨大价值,只是简单地安排值日工作,充其量提出一些值日的分工和要求。事实上,仅限于此的话,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推诿、逃避的现象,因为学生都将值日看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鉴于此,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开学之初的班队或者晨会课的时间,对学生专门进行“值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并相机为学生宣讲值日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懂得一个班集体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爱护,每一个成员承担劳动和值日的义务。当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明了值日虽然需要自己付出辛劳,但这种劳动关涉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奉献,更是作为集体成员所尽的一份责任时,他们就不再会将值日作为一种负担,反而更多的是视作一种荣耀。
在这一案例中,班主任就很清晰地看到了值日所承载的育人元素,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点拨与调整,让学生明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四、积极参与,用劳动来铸造美感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美育的关注程度越发高涨。美育的实施是不能完全靠告知、灌输去实现的,班主任需要将美育与劳动有机统整,借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始终将勤劳作为优良传统美德之一。所有劳动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所有的劳动成果都是美育的成果。
比如每次开学之初,很多班主任都会对教室的环境进行布置,广泛收集学生假期的照片、优秀的假期作业以及特长生的作品等。班主任就可以将这样的活动完全交还给学生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参与班级环境布置的机会,从资料的收集与遴选,到教室环境板块的划分与设置,再到所有资料的裁剪和张贴,直至最后的美工和装饰,都由学生参与自主设计和操作。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就一直以“美”的标准来考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实践过程就是对“美”的创造过程,更是对美学资源的认同与感知过程。在教室环境布置完毕之后,班主任切不可对如此鲜活的美育资源无动于衷,可以利用专门的班队课阵地,组织学生对崭新美观且极富文化气息的教室进行观赏,用欣赏美的视角看待自己的教室,并进行交流:我们的教室美在哪里?这样的美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这样的交流和表达,学生不仅从物理性层面来关注看得见的视觉之美,更将关注点聚焦在全班学生共同创造美的过程中,从而认识到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劳动,这样的过程也是最美的。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关于“美”的任何一种告知和灌输,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布置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美”的创造者。
实践证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道德品质养成,绝不是靠教出来的,更不是靠训出来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陶冶出来的。因此,德育不能与劳动相脱钩,只有将劳动融入到美育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才能朝着更加健全、更加阳光的境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