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初中劳技课教学探究

2020-07-04 11:09计卫锋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计卫锋

【摘 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重点增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诚然,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上面,而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探索精神、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逐浪者”。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与探索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契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文中,笔者以《水培吊兰》的教学为例,立足于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常规流程,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路径。

一、观察生活——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观察是发现的基础,发现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水培吊兰》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水培植物,发现这些水培植物在种类、形态、习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栽培这些水培植物所用的器皿、工具、方法等特点。通过细致观察,一些学生发现了一些以往没有发现的关于水培植物的“小秘密”。比如,有的同学发现,水培植物的根部并不是完全没入水里的,而是有一部分在水面以上。那么这个同学就会展开思考:水培植物的根部有一部分在水的外面,这样会不会导致水培植物不能很好地吸收水里的养分呢?如果把根部全部没入水中,会不会使水培植物生长得更好呢?还有的同学发现,家长会定期往水中滴入营养液,但是每次滴入的时候,家长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难道不是应该营养液越多,水培植物生长得越好吗?……学生在观察中能够发现很多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这为他们的思考与探究埋下了“种子”,使他们的质疑与创新有了“方向”。可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能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质疑问难——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劳动,而是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启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中掌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质疑问难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提问”和“向学生提问”两种途径,使学生不断地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水培吊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在“让学生提问”和“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提问。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课前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水培吊兰的栽培与管理的方法。然而,学生必然也存在疑惑与不解。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鼓励学生共同解决这些疑惑,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并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比如,学生通过内部讨论,解决了“为什么水培植物的根部要有一部分置于水面之上”的问题,使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向学生提问。在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以“讲”为主,则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以“问”为主,则能够以问题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创新。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常见的水培盆有哪些?在栽培水培植物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大家想一想,脱盆操作应该按照哪些步骤进行?如果将顺序颠倒可不可以?……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与亢奋的状态,不断地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并在分析与思考中,不断产生新想法、形成新思路。

三、合作探究——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人要想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开放的眼光和广阔的格局,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与分享。因此,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路,在合作中激活思维,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培吊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想让学生拥有“开放的眼光”和“广阔的格局”,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开拓眼界;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内部和科学之间知识与素养的融合,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因此,在本课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下面这个具有综合性的问题:“水培吊兰”和“土培吊兰”在所需用具、栽种流程、养护方法等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产生这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的理论根源和实践经验是什么?请大家以表格形式记录讨论思路,并形成讨论结果。这个问题既包含了初中劳动技术教学体系中不同模块的内容,又包含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学生通过这个综合性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能够经历分析、对比、总结、反思等思维过程,学会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为开放的思维模式。

四、动手实践——在反思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做”。然而,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做”,绝不是“照葫芦画瓢”的“做”,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做”,而是带着思考去做、带着创意去做、带着反思去做。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勇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产生新思路,创造新事物。

例如,在学习《水培吊兰》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水培吊兰的栽种和养护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在工具、器皿、流程、方法等任何方面对学生加以束缚,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于是,学生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先,水培盆创新。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利用生活资源,用桌面垃圾桶、烟灰缸、鱼缸、笔筒等废弃物充当水培盆,既美观又环保,还充满生活情趣与奇思妙想。其次,工具创新。有的小组别出心裁,没有购买定植篮,而是利用家里废弃的沥水篮充当定植篮;有的小组利用废弃矿泉水瓶,手工制作了定植篮。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养护创新。在养护过程中,各组同学也开动脑筋,产生了很多新想法。比如,用鱼缸充当水培盆的小组在鱼缸中饲养了小金鱼,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既增加了植物的观赏性,又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有的小组通过多次尝试,完成了吊兰由水培向土培的转化,开辟了植物养护的新思路。学生的每一次尝试与实践的过程,都是创新意识萌发与创新思维锻炼的过程,而学生对这些过程加以反思与总结之后,就能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形成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是合格人才的基本素养。而劳动技术学科教学因为具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观察生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等常规教学流程进行改革与优化,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反思问题的契机与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胡少舜.从中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0(4).

[3]宋文娟.从中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功,2018(7).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双创背景下高职公共课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试论服务科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基于AHP原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例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