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贵人”相助与个人领悟的产物

2020-07-04 03:35孙朝仁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海贵人教科研

孙朝仁,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长三角教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各两项,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先后发表文章260余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60余篇。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初中数学实验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等10余项。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不免诚惶诚恐。一方面,这一论断目前尚无人明确提及,不知当否;另一方面,如果将“科研”换作诸如“成功”等其他词语也还是比较靠谱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但最终还是确定这一题目,是因为这是笔者行走在教科研之路上的真实感受。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天资并不聪慧,凭借刻苦学习,考入连云港教育学院(大专)。两年的学习生涯很快度过,毕业分配时,我只盼着能回到自己当年讀书的乡镇中学任教,然而由于“服从分配”,竟未能如愿,最后分配到了当时的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新海中学。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结果,成就了我科研之路的高起点。这也是我得以在后续成长道路上遇到诸多“贵人”的先天优势。

也许我注定一生与教科研有着不解之缘,刚走上讲台的我对新海中学还很陌生,却得到时为学校数学教研组长的赵书金老师的青睐,让我接手进行“卢仲衡自学辅导实验”的教学改革。还不知教学研究为何物的我,居然爽快答应,从此走上了教科研之路。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历程,到今天自我感觉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可以说,赵书金老师是我走上教科研之路的引路“贵人”。

我正式进行课题研究是在1993年。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中考阅卷现场,时任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臧雷对我说:“我们组织几个人一起搞搞课题研究吧!”我欣然应允。当时的我刚经过两轮初中毕业班的教学,成绩还不错,自己感觉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提升教学品质。很快市级课题“早期渗透数学观念的实践研究”就开始了,除主持人臧雷外,课题组共5人,分别在5所不同的学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我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常常是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每所实验学校之间。在之后的多年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白天忙于常规的教学工作,晚上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改经验,同时还要顶着他人“不务正业”的偏见。课题组没有任何经费支持,我们不计个人得失,为开展课题研究默默地奉献着。后来,我们的课题升级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吸收了40余名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现在想来,课题领衔人臧雷先生用前瞻的视野、务实的作风,为刚走上教科研之路的我展示了教科研应该有的样子。

21世纪初期,全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连云港市也吹响了“八校联动”改革的号角,新海中学实行初、高中分离,我“沉淀”到了初中部———新海实验中学。当时心中很是想不开,特别想到高中部去。当时的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沈倩文先生对我说:“初中也是大有可为的,尤其对于你来说,也许去初中在教育科研上更有发展空间。”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啊,何必追求外在的环境呢,是金子不是在哪都闪光嘛!虽然心里多少仍有不甘,我还是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到新海实验中学报到。此时,我遇到了新任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李震先生。他了解了情况后对我说:“做人要做一个大写的站直了的人。”在新海实验中学期间,我先后担任校教科室主任、校长助理,协助分管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还兼数学教学。思想上想通了,工作上开始乐此不疲,还学会了管理———管到点子上,理出头绪了。我协助校长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与管理改革———比较早地开发校本课程并在初中三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授课,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百花奖”评选活动,定期举行“艺术节”活动,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测试总成绩,等等。这段时间的管理经验的积累为我后来在市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这期间,我也没有中断自己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已然成为我的习惯。由于教学与科研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我被评为江苏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也算回应了当初沈倩文先生对我的期许。

2003年,我调入连云港市教研室工作,得到了杨裕前(常州市教研室原主任,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董林伟(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主编)两位先生的悉心指导,他们是我教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指导者。记得那是在2002年,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研制之初,由臧雷先生引荐,我在南京江苏大厦认识了两位先生,参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书稿的讨论。对以前一直是“教教材”的我来说,参加名义上的“编教材”,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我深感编写教材的不易甚至“残酷”,教材的整体结构、每一章的编写意图、每一个例题的设计思想、每一个概念的表述,甚至是每一个图形、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需要反复斟酌。每次亲临讨论现场,聆听两位主编对教材、对课堂教学的本质的理解,都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我的研究视野,还帮助我提升了理论水平。同时,两位先生还善于“压担子,引路子”,让我参与教材编写稿的修改、与教材配套的教辅用书的编写,参与教材音像资源包的建设,推荐我到省内外进行教材培训讲座、参与全省中考数学试题评价和省中考数学命题,等等。特别是他们还让我承担江苏省重点教学研究课题“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动手‘做数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是“苦并快乐着”。两位先生可以说是我科研之路上重要的指点“贵人”。

猜你喜欢
新海贵人教科研
生产实习课教案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寻找你的职场贵人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归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贵人从“贱人”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