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丽
【摘要】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其闪光点,给予其赞赏和鼓励,同时,为幼儿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激励幼儿不断进行大胆尝试,不断地激发幼儿成功的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励性评价具有带给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改善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评价用语过于简单、评价多是在集体中完成的、评价多以口头评价为主。对此,笔者提出评价语言要准确、评价要把握时机及评价要注重动态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激励性评价;幼儿教育
幼儿阶段是为孩子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将会给幼儿带来重要影响。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口头评价、眼神鼓励等多种方式给予幼儿激励性评价,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不断尝试,从而开心、健康地成长。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激励性评价,广义上来看是指当幼儿出现良好的行为时,教师如果能给予赞许和认可,就会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继续表现良好行为的动机,并且为表现这样的行为付出更多的努力。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激励性评价的狭义内涵做出了研究。总体来讲,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幼儿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幼儿园阶段的激励性评价,笔者采用魏琦所指出的含义,即激励性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幼儿的细微变化,寻找其闪光点,给予其赞赏和鼓励,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各项能力。
二、激励性评价的意义
1.带给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
每位幼儿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使幼儿具备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特长。当教师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和利用时,幼儿的主体地位就会得以落实,幼儿的自主性就会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表扬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产生对学习的探索欲望和热情,同时幼儿可以得到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每一位幼儿在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鼓舞下,心情都会愉悦。这样的方式能够深化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开拓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
2.改善教师教学效果
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始终需要建立在教师了解幼儿、公平对待幼儿的基础上,同时幼儿要信任教师、认同教师。教师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当教师使用了正确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和方法时,幼儿才能主动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对活动及学习进行主动思考,从而进行更好的实践。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对学习充满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只有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教师的引导方式才能自然而然地更新,教师的教学才能继续向着良性的方向推进,教师才能在幼儿的反馈中不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这样,课堂师生间的有效对话就产生了,幼儿与教师之间不但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碰撞出了情感的火花,也就自然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三、幼儿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不足
1.评价用语过于简单化
在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许多教师虽然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要用激励性语言去鼓励幼儿的想法,要时常关注幼儿的闪光点、赞扬幼儿的理念。但落实到教学中,一些教师使用的评价语言就显得过于简单化。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无论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还是自主游戏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评价用语,显得敷衍了事,如“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含糊的表扬声其实并不恰当。而且在活动中,幼儿无论做什么,得到的都是相差无几的评价。对于这样的鼓励,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轻而易举得到的表扬,也会让幼儿很快对教师所给予的赞赏产生“抗体”。长此以往,幼儿无法在教师的评价用语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用的建议,也就无法在教师的评价用语中得到启发和提升。这样一来,幼儿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2.评价多是在集体中完成的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或行为,多是在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和发生的。而对于幼儿某些细小的行为、微小的动作、瞬间的语言,教师往往没有特别关注。事实上,懂得抓住教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具备一定的教育敏感性是一名专业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激励性评价不仅应发生在集体活动中,还应发生在幼儿的生活点滴中。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不能忽视幼儿的个体特征,应肯定幼儿取得的点滴进步,充分挖掘每一名幼儿的闪光点,聆听每一名幼儿的心声,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3.评价多以口头评价为主
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多是用有声语言进行的。语言的好处是可以马上让幼儿注意到自己当下的行为是正确的、有效的,并且能马上给予幼儿反馈,让幼儿有继续向这一方向发展的倾向。但口头语言上的激励性评价也存在弊端,如果不够具体、不够真诚,缺乏指向性,评价的层次不到位等,都会引起相反的效果。此时,激励性评价的形式就不能仅局限于口头语言了,肢体的抚摸、表情的肯定等都可成为口头评价的有效補充。
四、激励性评价的措施
1.评价语言要准确
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一定不能用“你真棒,你真好”这样的评价用语泛泛而谈幼儿的优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进行多方面、准确的评价,不能用统一的语言来评价幼儿和衡量幼儿行为的好坏。在评价时,教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做具体描述,不能为表扬而表扬。做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用真诚的目光看着幼儿,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注他、欣赏他,要避免任何形式化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幼儿教师所能给予幼儿的鼓励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不能只是一朵红花、一张贴纸的物质奖励,要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其是真正的尊重与热爱。
2.评价要把握时机
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机遇。因为当幼儿出现一点点闪光时,幼儿教师恰如其分的鼓励可以让幼儿马上振奋精神。当幼儿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时,教師的激励性评价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不论在集体中还是在幼儿私下的活动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一定要及时,这样才可以满足幼儿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在与幼儿交往中,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状态,善于捕捉信息,掌握评价时机,对幼儿予以适当的激励。
3.评价要注重动态
幼儿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应该将口头评价与肢体评价相结合。如果教师能在语言评价的同时,给予幼儿肢体上的肯定,也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一个眼神就能更好地表示希望,一个点头就能更好地表现赞许,一个微笑就能更好地表示鼓励。轻轻地摸摸头,或拍拍肩膀,或是无言的关注和不打扰,既传达了一份关爱,又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精神评价更具亲和力,更能让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互动和沟通;这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出的善意,让教师与幼儿靠得更近。教师的举手投足和神情容貌更能传递许多语言所传达不了的信息,这是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补充方式。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极为重要。激励性评价不仅能向幼儿传递教师的关爱和鼓励,还有利于加强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幼儿信任教师,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幼儿园活动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及时审视自身的评价手段,改变单一的口头评价模式,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鼓励幼儿,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官兴容.英语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2):53-54.
魏琦.巧用激励性评价 优化美术课教学[J].教育评论,2001(06):74-75.
李新年.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97.
秦旭芳.激励性评价的内涵及其实践探寻——兼谈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运用[A].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1:895-897.
陈旭琪.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激励效果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6.
徐戎卉.追求幼儿的美丽转身——游戏教学中幼儿主体发挥策略性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275.
戎慧.激励性评价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235.
冯靖.激励性评价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185-186.
罗凯琪.幼儿教师激励性评价行为对幼儿目标取向的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