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
(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淄博 256101)
目前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疾病的一种,该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1]。脑卒中偏瘫的基本治疗手法即是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理、生理当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2]。急性脑梗死经过积极的治疗仍会有大部分患者留有程度不一的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实验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对其中观察组23例患者采用在常规应用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的康复治疗,旨在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取得了理想的研究成果,详细内容阐述如下。
收集来该院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编号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其中观察组女性7例,男性16例,患者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81岁,经其计算平均年龄(68.35±2.6)岁,病程最短为 2 d,最长为 5 d,平均病程为(3.35±2.6)d;相应的对照组患者女性15例,男性8例,患者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82岁,经其计算平均年龄(69.45±2.4)岁,病程最短为 3 d,最长为 6 d,平均病程为(3.65±2.4)d。 实验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头部CT或者MRI的检查确诊为此病,患者没有意识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实验对象排除标准:患者有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的丧失,患者的脑干与小脑发生梗死,有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肺结核,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应用了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均不列为实验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学会批准执行。
首先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与调整循环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等稳定病情的治疗。
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疗法:给予常规的中西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一般的护理与用药指导。
纳入研究的观察组患者疗法: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时在应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在进行康复治疗时结合患者的认知功能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以及患者的心理康复,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将康复治疗分为卧床、离床与步行3个时期,在卧床期进行训练的主要内容为体位的改变、良姿的摆放、患者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及早期的坐位等;离床期的主要训练内容为平衡坐位,坐站转移、患者的站立、重心如何转移等;步行期的主要的训练内容为上、下楼梯与步行。
第一次评定在患者入院前24 h内进行评定,再次评定在进行治疗后4周再次进行。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3]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MBI)[4]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检验为 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样本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s),分]
表1 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s),分]
组别MBI治疗前 治疗后4周FMA治疗前 治疗后4周观察组(n=23)对照组(n=23)t值P值30.4±12.8 31.2±13.3 0.207 8 0.836 3 79.5±17.8 42.7±18.8 6.816 8 0.000 0 26.7±8.6 27.1±7.8 0.165 2 0.869 5 70.6±11.5 40.2±8.9 10.025 9 0.000 0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为(96.25±11.27)ng/L, 在治疗 4 周后其水平为 (53.58±4.34)ng/L,而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为(95.96±11.30)ng/L,在治疗 4 周后其水平为 42.60 ng/L,治疗前(t=0.136 0,P=0.892 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14.920 3,P=0.000 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对照组在治疗前为(6.36±3.52)mg/L,治疗后(3.68±1.64)mg/L,观察组在治疗前为(6.38±3.49)mg/L,治疗后(2.52±1.00)mg/L,治疗前(t=0.015 1,P=0.988 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4.519 2,P=0.000 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发生缺血再进行灌注时,炎性细胞则会在缺血区聚集,导致患者发生炎症反应,使微循环障碍加重[5]。某些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促炎症反应与外周炎性细胞浸润、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加重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伤害程度,而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是参加组织破坏的最主要的炎性因子,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则是急性期反应的炎性标志物。脑梗死多见于睡眠与休息时,病情轻微的患者会表现呕吐与恶心,或者眩晕、头痛症状,病情严重的则会有昏迷或者半身不遂等状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6-7]。
早期康复治疗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基本疗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在发病之后能够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损害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使炎性因子水平下降,进而减轻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损伤程度。
该次研究随机选取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中的23例患者在常规用药同时增加了早期康复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样本在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 4 周,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使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提高患者的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