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兴芳
(临朐县蒋峪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朐 26261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能够导致静脉功能不全及并发肺栓塞疾病,其能够危及患者的劳动能力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的患者常变现为发热、患肢肿胀、疼痛等,少部分患者能在体表赶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在经纤维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能够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和凝血功能。该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意义,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拟行康复治疗干预,患者分别进行D-二聚体检测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之后在进行治疗干预。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70名,男 38名,女 32名,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1.28±13.20)岁;血栓组 70 例,男39 例,女 31 例,年龄 27~78 岁,平均年龄(52.49±13.08)岁。
纳入标准:(1)患者的症状表现为下肢肿胀、行走较困难、患肢疼痛且患者的患者温度升高等;(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伴有丹毒、消退纤维组织炎、消退损伤等患者;(2)入院资料不全者。
D-二聚体检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D-二聚体检测,使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仪器使用型号为Coatron 3 000的血凝仪,D-二聚体的浓度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则为阳性。参考范围<350 u/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让患者仰卧或者俯卧进行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超声,型号为Philips En-Visor 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观察患者的胫前和胫后的静脉、腘静脉和股静脉,观察大小隐静脉的血管壁的内膜光滑程度、官腔内结构及管径大小,观察彩色血流充盈情况、频谱流速曲线并记录病变部位及血栓的类型、大小和阻塞情况。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加强其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及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配合度。
(1)治疗干预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照组D-二聚体浓度及血栓组治疗干预前,干预后3 d和干预后7 dD-二聚体浓度变化;(2)两种诊断价值。对两种检测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栓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进行治疗干预后 3 dD-二聚体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7 d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干预后3 d和治疗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治疗干预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s),mg/L]
表 1 治疗干预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s),m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与干预后 3 比较,cP<0.05
对照组(n=70)血栓组(n=70)干预前 干预3 d后 干预7 d后D-二聚体 0.21±0.05(2.86±0.74)a (5.23±0.85)ab (2.79±0.02)abc
D-二聚体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而超声检查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高于D-二聚体检查;但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种诊断价值比较[n(%)]
下肢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尽早进行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有利于预后。目前下肢血栓静脉诊断的金标准是下肢静脉造影技术,但是该检查方法为有创检查且还存在着增加血栓情况的危险。该研究中,血栓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进行治疗干预后 3 dD-二聚体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7 d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干预后3 d和治疗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下肢血栓性疾病患者能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来预测情况,其在下肢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预测值较高。该研究中,D-二聚体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而超声检查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高于D-二聚体检查,说明D-二聚体可以作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D-二聚体的水平与正常人相比较高,经过康复治疗干预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D-二聚体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以作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筛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