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要】目的:讨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干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时期的心理保健对其日后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并做好心理保健,为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结论: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对儿童、父母、幼师、保健员的干预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感觉、知觉、动作、语言发展、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儿童的精神心理发育往往体现在日常行为活动中。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育与体格发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儿童时期的心理保健对其日后的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应重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并做好心理保健,为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一、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发育的需求和保健
(一)婴儿期
此期间生长发育最迅速,婴儿害怕陌生环境和接触陌生人,知觉、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此期保健的重点是促进感知觉、运动发育、语言、情感的发展。在此时期父母需要给予婴儿更多的关爱,应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使婴儿产生安全感,对周边的事物及人物产生信赖,反之幼儿则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二)幼儿期
此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相当的活跃,尤其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进行模仿。因此,对此期的幼儿除了给予丰富的营养外,还要帮助小儿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鼓励小儿多做游戏,让小儿以游戏为主的方式学习,给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幼儿感到有安全感,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注意保护好小儿的独立性。
(三)学龄前期
此期间儿童大脑功能更趋于完善,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加强此期儿童的想象与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游戏、奖励法、示范法等学习中懂得遵守规则与人交往,不应使用语言威吓,否则会使患儿产生心理障碍,由于此前孩子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但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家长要注意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学龄期与青春期保健
此期生长发育较为平稳,智力发育加强,多数儿童已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家长应给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加强素质教育;小学生本人也可以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接受者和实施者。健康教育包括卫生保健、营养、安全、体格锻炼、疾病预防及急救教育等。健康的生活安排和学习安排十分重要,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措施。
二、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一)对儿童的干预
首先可以组织游戏、唱儿歌、讲故事、角色表演等,通过游戏、唱儿歌、讲故事、角色表演等向不同年龄儿童进行健康指导。这种方式生动活泼,易为儿童所接受,如教唱刷牙歌、举行洗手比赛等,通过训练后胆小的孩子可以变得更大胆,自信。其次可以针对性训练,根据孩子性格的不同,组织参加兴趣班,如轮滑、舞蹈、音乐、画画等,提升气质。还可利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矫正孩子的行为问题,可在训练中奖励孩子代金币或者红心等。
(二)对父母的干预
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小讲座、座谈会等,会上可比较集中地讲解某一个专门问题,还可提问和互相讨论。或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颇有体会的家长与其他家长或照顧儿童的人一起座谈,谈他们自己的亲身体会,使听者受教育更深,又可自由发问、互相讨论,这样的教育方式较上课讲座更为深刻。还可以通过示教和实践的方式在儿童保健门诊和妈妈会上示教婴儿泥糊状食品制作方法,教会家长做鲜果汁、蛋黄泥、肝泥等,做给大家看,并让家长自己试做、试尝,不仅懂了知识,还能回家去做给宝宝吃。
(三)对幼师、保健员的干预
可以通过讲座、参加培训、咨询等方法进行学习。应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每个孩子,应使用鼓励或激励性的语言或行动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应对孩子进行语言或肢体性羞辱、讽刺孩子,更不应该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拖、拉、打、骂等不良行为。
三、结语
儿童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和干预儿童心理问题也需要通过儿童本身、家庭、学校等共同干预,应对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通过培训、电教、讲座等方式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知识,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儿童心理发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儿童、家长、教师等共同做好儿童心理保健的长期工作,可有效降低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平.新编当代护理学下[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