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摘 要:在新课改要求下,语文作为其他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欣赏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寓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将立足于古诗词欣赏,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渗入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途径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新课改深入落实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在现代化的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语文中,古诗词欣赏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在小学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不仅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史哲艺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主动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对于处于人生学习初期的小学生来讲,小学阶段会接触到很多古诗词,这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接受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渗透传统文化都是最佳的选择。古诗词是我国古人智慧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完美体现,一首诗一首词就是一个历史点一个文化点,若干首诗词就能串起一段历史展现一种文化。在学习古诗词时,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让学生对古诗和诗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文化面临即将失传的危险,因此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迫在眉睫。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大大增加小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非常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1、注重教师培养,多方面提升教学水平
应新课改要求,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虽然引起了一定重视,但在很多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对它仍然没有足够深入的认知。其中,一方面是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未达到,这种现象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尤为明显。学校不重视,教学水平不高,也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填鸭式。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无法了解到传统文化,可能连学习的积极性都会降低。
面对以上严峻问题,在小学的教学中,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培养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也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将该诗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诗写于平定安史之乱时,杜甫作这首诗不仅要抒发喜悦的心情,更要表达他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对作者李白和诗中送别的挚友孟浩然可以进行详细说明。李白是一位热爱生活、广交好友的性情中人,他醉情于山水之间,走过很多地方,也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赞美大好河山、歌颂友情的佳作。李白与孟浩然相识于年少时代,相识之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播,在李白的印象中,孟浩然是自由欢愉的,纵情于山水之间,两人性情相合所以格外交好。多年的挚友即将离开他,此情此景,无限的诗意涌上诗仙的心头。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离别诗既表达了对好友的真诚祝福,也透露了他对扬州的向往。如此赏心悦目的美景,却面临着令人伤感的离别,此时的李白心头别有一番滋味。学生们了解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后,不仅能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对诗歌的由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再去读诗时便能情景交融,陶醉于心,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与艺术。
2、古诗词学习中注重趣味环境的创立
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中如果以兴趣为主导,教学成果将事半功倍。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注重趣味环境的创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古诗词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及多媒体的发展,目前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已非常普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积极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首先,可以选择根据古诗词改编的,学生喜欢的音乐来开始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用学生们熟悉的音乐《明月几时有》开始,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优美歌声的同时,去理解古诗词中传递出来的望月思念之情。听完之后,学生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加深了,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把诗歌朗诵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不仅理解能力提升了,而且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举办有趣的游戏和各种形式的活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学校可以按时举办古诗词的擂台大赛,在大赛中,学生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或者书写的形式参与活动,内容以小学掌握的诗词为主;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打擂台,考核学过的古诗词设计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第一的小组守擂台,其他组不断提出挑战,最后由教师对成绩进行汇总,可以对获胜者进行一些奖励。通过这样有趣又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理解古诗词,同时将传统文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们更自愿更开心地去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3、巧用古诗词情境,深入古诗词内涵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提炼,虽简短,但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古诗词中的情境,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加强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中,诗中对庐山的气势磅礴描述的淋漓尽致,令人无限神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式去了解庐山的真实面目,了解庐山在文化发展中所代表的深刻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关于庐山的知识,体会到我国的山河壮美,又能了解庐山所代表的地区文化,对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認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
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精神和智慧的产物,异常宝贵,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古诗词学习在小学阶段中是重要部分,因此在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成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学校要足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学水平,其次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用古诗词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内涵,从而全方位的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角色,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绵绵不息。
参考文献:
[1]仇刘燕.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9(34):64.
[2]葸金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41.